食品安全问题是民生大事,一直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均有显著影响。作为监管部门,在监管力量不足、监管设备不够先进的前提下,如何深化改革创新、强化监督监管、消除风险隐患是对监管部门的重大考验。在此背景下,“阳光厨房”建设应运而生,它不仅提高了监管部门的监管效率,更为人们打开了一条进入“厨房重地”一探究竟的通道,让餐饮食品安全监管从政府部门单一监管的老路向政府、企业、社会共同监管的新路迈进。
阳光厨房建设现状及成效
餐饮单位使用可视玻璃隔断或视频直播等方式向消费者展示食品制作加工过程,公式食品安全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监督,称为“阳光厨房”。自2012年建设以来,秀洲区阳光厨房已经从单一大厅视频发展成“参观通道”、“大厅视频”、“网上实时监控”、“手机终端实时视频”的四位一体模式。2015年,秀洲区阳光厨房建设正式列入区政府民生工程,由区政府制定下发阳光厨房三年行动方案,阳光厨房建设工作继续稳步推进。
该区阳光厨房建设在政府、企业、社会的支持下不断推进,作为社会共治的载体作用不断增强,不仅有效的提高了行政效率,更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此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携人民日报、中新社等中央和省级媒体到秀洲采访,给予“秀洲区‘阳光厨房’尤其是手机实时视频展示学校食堂等场所食品安全的做法走在全国前列,值得推广”的评价。
那么,秀洲区阳光厨房建设主要做法有哪些呢?一是强化支撑体系,夯实全面推进基础,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支持;二是丰富技术手段,搭建无缝监管平台,主要是开设参观通道或大厅视频、搭建网络实时监控平台、实现手机终端实时视频;三是畅通参与渠道,浓厚社会共治氛围,主要是成立膳食管理委员会、开展“我执法你参与”活动、建设示范教育基地。
“阳光厨房”
长效监管机制思路及对策
自阳光厨房概念推出并在全省推广以来,阳光厨房建设速度不一,质量参差不齐。主要存在餐饮单位参与度不高、消费者的认知度低、操作系统使用率低等问题。对此,笔者结合实际提出以下对策。
扩大“阳光厨房”覆盖广度。一是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财政对“阳光厨房”建设的支持,采用一次性补贴或以奖代补方式对建设单位进行补贴,提高餐饮单位的建设积极性;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在政策上向阳光厨房创建单位倾斜,对首次创建的单位,组织检查人员上门指导,优化建设方案,确保建设工程一步到位;三是加强培训引导,定时组织餐饮企业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教育基地”现场参观,通过直观感受,提高其对阳光厨房建设的认知感和认同感。
深化“阳光厨房”建设力度。一是拓宽建设渠道,提高现有模式的使用效率,同时积极创业创新扩大建设渠道;二是完善公式内容,借鉴萧山区局经验,在大厅屏幕展示中,接入餐饮服务单位(食堂)的食品采购溯源台帐系统,将食品来源与后厨视频统一展示,方便公众了解更多的信息;三是提高公众认知,让消费者变“旁观者”为“参与者”,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积极探索长效监管机制。一是充分利用电子信息化监管平台,形成“部门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格局;二是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如在许可证上设置二维码,消费者只要扫一扫二维码添加相应餐饮单位为好友,就能快速查看许可证、营业执照、从业人员健康证等信息,并实时查看操作视频;三是完善信息评价反馈系统,可尝试在大厅互动屏幕、微信平台、企业网站上增添餐饮服务评价系统,为消费者提供反映问题和诉求的渠道,促进餐饮企业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