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打造环境执法最严城市”亮出实招:今年前10个月,市环保部门否决不符合准入条件项目75个,总投资11.5亿元;严查环境违法案件887个,处罚金额5617万元……这么严的环保执法,受益的是每一个嘉兴人:全市四类以上水质占比94.2%,与去年同期相比,Ⅳ类及以上断面增加16.6个百分点;PM2.5浓度比2013年同期下降25.4%,下降幅度高出全省平均2.6个百分点,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向好态势,市民环境获得感显著提升。
面对群众点赞,面对来之不易的企业在环境保护上的自觉,市环保部门有关负责人在采访中说:“企业达标排放只是环境执法的底线,提升公众满意度才是环境执法追求的目标。”一席话令人深思。放眼全国,环境执法中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要让环境执法真正严起来,执法部门先要硬起来——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观,以群众满意度为尺,丈量环保执法;用严之又严的执法,回应百姓对碧水蓝天的热切期盼!
环保为人人,人人为环保。一个地方环境状况的好坏,直接折射出当地环境执法部门的工作力度:执法得力、真抓实干,人人都会成为环境改善的受益者;执法不力、得过且过,最终损害的还是全体人民的利益。也正因此,巨额罚单不是目的,让每个企业都知法、敬法,进而自觉守法,才是环保执法的理想状态;案件数量不是业绩,让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群众更满意,才是环保执法的最终目标。
去年实施的新环保法,赋予了环保部门按日计罚、查封扣押、移送公安机关等多种执法手段,从体制机制方面为环保执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但是,总有一些城市的基层执法部门,不敢严、不想严,少作为、不作为,导致顶层设计与基层操作不同步,使新环保法的效果大打折扣。这其中固然有地方保护主义作祟等客观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基层执法部门认识不到位,没有把改善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环境获得感作为执法的出发点。
嘉兴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早在2007年就提出了“铁腕治污、铁心减排、铁面执法”的方针,把提升人民环境获得感作为执法的出发点,一方面针对跨区域执法等难点,创新实施了点单式执法、边界跨区域执法、双随机抽查机制等执法手段;另一方面,扩大环保执法公众参与面,通过开展市民环保检查团活动,营造环境法治的浓厚氛围。如此,让基层操作与顶层设计同步给力,从根本上确保环境执法严起来、硬起来,使新环保法成为提升嘉兴人民环境获得感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