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共有1072名志愿者为来自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多名嘉宾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人们亲切地称他们为“小梧桐”,这是乌镇峰会志愿者第一次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他们身穿“乌镇蓝”制服,笑容可掬、应对有度,是峰会上一抹动人的蓝色风景。乌镇峰会是世界的峰会,同时也成就了属于他们的峰会故事。
村官“小梧桐”,他是“三朝元老”
计利峰是设在乌镇子夜路和植材路岗点的志愿者小组长。1987年出生的他脸上总挂着笑容,有着健康的小麦色皮肤。
计利峰家住乌镇镇浙月村。3年前,他通过考试成为浙月村的大学生“村官”。当了3年“村官”,他服务了3年乌镇峰会,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很多人都像我一样当了3年峰会志愿者。”他说,“可是,峰会对我的意义真的不同。往年的志愿者服装我都好好留着做纪念呢。”
往届峰会还历历在目。“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乌镇景区是对外出售散客门票的,所以向志愿者问路的游客特别多。去年的乌镇峰会,景区就清场不再接待游客了,安保也特别严格,会期在12月,特别冷。今年又不同了,乌镇国际会议中心建成投运,主体活动基本安排在会议中心,这对我们志愿者来说,要掌握的情况比以前简单了一些。”
对乌镇来说,举办峰会的经验越来越丰富,态度也越来越从容。对计利峰来说,乌镇的变化他都看在眼里。“乌镇真的越来越美了,整体环境越来越好。作为‘村官’,我也感觉到政府对农村的投入在加大,农村也能像城市一样整洁精致起来。”
最高“小梧桐”,其实是个细心人
马良在乌镇管委会岗点服务,桐乡人。因为他身高1.93米,很容易被人一眼发现,这让他妥妥摘得“最高小梧桐”荣誉。还好志愿者服装都是事先报了身高、体重量身定做的,不然就会有点小麻烦。不过他45码的大脚还是只能穿自己的黑皮鞋了。
大高个儿其实是个心思细腻的小伙儿。同一组的姑娘一个1993年出生、一个1995年出生。作为80后,他觉得自己必须有点老大哥的担当。记者采访他之前,他刚刚和同伴陪着一位外宾去兑换外币回来。“路有点远,我陪他们一块儿妥当些。”岗点的主要工作就是指路以及解答活动程序的问题。考虑到自己身高,如果不是坐在服务台上,跟人说话时他会适当地弯一弯腰表示倾听。
最IN“小梧桐”,峰会节拍踩得准
1991年出生的姚炜被同伴戏称为“颜值担当”。实际上,他在巨石集团的财务部门工作,主要负责成本核算。难道这就是传说中“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却偏偏要玩技术”的那类人?好像还真是这样。
“乌镇峰会你自己最关心什么?”他回答说:“机器人。我们公司正在推进‘机器换人’。从长远来看‘机器换人’确实能降低成本。”趁着休息时间,姚炜和同伴们去逛了一下“互联网之光”展馆。什么最吸引他?他说:“新能源汽车。众泰汽车推出一款新能源汽车,据说只要30万元人民币,续航可达500公里,这比特斯拉性价比高多了。”要知道,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都是今年乌镇峰会的热点话题。
这是姚炜第一次参加峰会的志愿者服务。他说:“虽然没能近距离见一见‘大咖’,但是有这个机会来乌镇服务,还是觉得蛮荣幸的!”
翻译“小梧桐”,她们是姐妹花
英语翻译陈肖梅和法语翻译方晓玲是乌镇峰会的翻译志愿者,都来自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从学院和活动主办方两轮选拔中脱颖而出,又在乌镇搭伴工作让两人成了姐妹花。
志愿者工作有苦有乐。方晓玲兴奋地说:“我今天见到马云了,还见到张朝阳了。他们被记者围住采访,场面还蛮好玩的。”陈肖霞说:“我今天还看到我们的校长了,觉得他好亲切呀。”
作为翻译志愿者,她们尽己所能发挥特长服务好嘉宾。在乌镇国际会议中心,如果看到外宾张望着找位置,她们会主动上前询问引其入座。方晓玲说:“开幕式前一晚我特别去研究了一下嘉宾名单,注意哪些是来自法语国家的,努力记住他们的脸。我想,如果我能用他们的母语来接待,他们的感觉一定会更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