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互联网+”让农业很“洋”农民很“潮”
2016年11月9日 09:32 来源: 南湖晚报 晚报记者 谭罗敏

  食虫植物,一种小众到曾只能用“拉丁文”代称的植物,乌镇小伙刘国明却将其做成了一个产业。通过互联网,他“召唤”出了食虫植物爱好者,培养了粉丝,借助于互联网,他的食虫植物销售占据全国份额的50%。

  过去,在许多人眼中,最“土”的农业跟最“洋”的互联网之间的距离似乎很遥远,然而,两者相“+”正改变着传统农业的现状。全自动光照、湿度控制,每棵植物实现信息化管理,手机上可以360度观察棚内状况,“互联网+农业”的生动实践正在刘国明的食虫植物主题生态园内上演。

  ●改变·故事

  ●改变·感言

  走进位于桐乡市崇福镇城郊村的食虫植物主题生态园,仿佛走进了另一个次元的世界。形似贝壳,拥有独特的捕虫本领与酷酷外形的捕蝇草;外形像是挂满了露珠,晶莹剔透,能像粘纸一样把昆虫粘住的茅膏菜;自备捕虫袋,能分泌蜜汁和消化液的猪笼草……在这里共有上千种食虫植物,这个生态园的主人名叫刘国明,是桐乡市乌镇人。他说,这里是生态园的一期温室大棚,约有2000多平方米,主要供应线上销售。

  在食虫植物爱好者的圈子里,刘国明被称为“食虫植物第一人”。和很多人一样,他对食虫植物的最早认知也来自于课本。“小学的时候课文里介绍了猪笼草,就很感兴趣,但是当时互联网不发达,找不到其他的相关资料。”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了杭州的石油系统工作,记忆中课本上念念不忘的猪笼草开始在他的心里慢慢滋长。

  他自己找书和资料进行研究,互联网也让他有了更便捷获取信息的途径。他也开始试着种植,按他自己的说法就像“着了魔”,他也希望能将兴趣转化为商机。2004年,在电商的编年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一年原本市场占有率72%的易趣输给了新生的淘宝网。也就在这一年,刘国明成为电子商务最早的一批“吃螃蟹者”,在淘宝上开设了国内第一家食虫植物销售网店,取名“小虫草堂”,他给自己取的网名叫做“小虫”,意为“像一只昆虫一样,被食虫植物吸引,从而越陷越深”。

  为它着魔

  互联网实现了我的人生梦想。小学的时候课本上讲到猪笼草,我就很感兴趣,但是找不到其他的信息,借助于互联网我了解到了食虫植物这个广阔的世界,这样一个小众产品产业的形成全赖于互联网的推动。我们的宗旨是要做食虫植物的科普宣传推广,并将其作为终身事业,让大家可以感受自然、分享快乐。

  ●改变·手记

  淘宝店上线后,“小虫草堂”成为食虫植物爱好者的聚集地,刘国明作出了让家人和朋友都惊讶的决定——辞职专做食虫植物。2005年,他到市农科院进行充电,主要就是学习植物快速繁殖等知识,这也让他的创业有了专业知识的支撑。

  两年后的2007年,他开始筹建“中国食虫植物网”,一方面,当时国内关于食虫植物的网络资料并不多,他成为最早将食虫植物的名称翻译成中文的爱好者;另一方面,就好像培养游戏玩家一样,他建立起了食虫植物痴迷者的圈子,将这些隐藏其中的爱好者“召唤”了出来。

  正是通过线上培育的庞大粉丝群体,让刘国明对于线下发展有了底气。2014年,他在崇福建起了食虫植物主题生态园,如今正筹备建设二期、三期项目,总投资近1100万元,预计2018年全部建成。

  刘国明想过,如果没有赶上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期,自己的创业之路会是怎样。“如果说我在行业的孕育期间,起初开的是线下门店,那我今天估计已经关门了。”他告诉记者,像食虫植物这样一个小众的市场,顾客群体窄,主要的目标客户在沿海的发达城市,“而互联网改变了一切,让全国的食虫植物爱好者可能成为我的买家。”

  走进食虫植物主题生态园的大棚,工人们正在忙着安装智能农业控制系统,“你看,在手机里通过摄像头,我就可以看到大棚内的全景。”刘国明一边打开自己的手机,一边告诉记者,“到今年11月底,改造完成以后,我们就可以实现光照、湿度、喷淋系统的自动控制了。”

  对于智慧农业,早在创业初期刘国明就已进行了探索。2006年的时候,植物快繁过程中需要培育箱,他去厂家看了,一台的售价就要10万元。没钱,他就想到自己做一个,买来一个双开门的冰柜,在里面接入光照、自动浇水、控温系统,总成本约1.2万元,却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这样的“土法”也成了他智慧农业探索的雏形。

  要养好食虫植物就好像呵护一个婴儿,从阳光到湿度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刘国明告诉记者,最早的时候玻璃大棚的顶上遮阳网是手动遮盖的,之后改成了电动控制,而今后随着智能化的实现,就可以根据植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自动调节,“不仅节省了人工,而且可以实现精准的控制。”

  在大棚内,记者看到工人们要时不时地根据棚内湿度情况打开窗户进行通风。刘国明告诉记者,对于食虫植物来说,湿度太高容易产生病虫害,湿度太低则不利于生长,而今后棚内的顶窗和侧窗都可以根据湿度情况进行自动控制。“举个例子,以前工人们给大棚里的植物浇一遍水就需要2个小时,而今后通过喷淋系统不要10分钟就搞定。”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大数据的掌控,数据进行入库分析后,可以了解到什么情况下最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真正实现对于种植环节的“了如指掌”。不止于现在的探索,刘国明最希望能实现智能化的则是物流打包环节。“不同于一般的植物,食虫植物对打包、物流有较高的要求,比如捕蝇草,碰到后它的叶子就会闭起来,需要经过专业培训过的人员进行打包。”刘国明表示,目前在打包环节的智能化正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期待今后能实现自动化或者部分自动化。

  刘国明的成功创业,无疑受益于智慧农业,他对这一片蓝海充满憧憬。

  智慧农业

  粉丝培养

  让农民共享智慧农业成果

  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随着“一业一网”战略的全面实施,“互联网+农业”在桐乡真正落地生根。2015年,桐乡市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中鼓励多元资本参与智慧农业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主体发展智慧农业,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农业物联网投资格局。刘国明感叹地说,从乌镇走出的他就是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实际受益者,二期温室大棚就有政府资金支持。

  智慧农业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也渗透到农产品销售、物流和服务监管的各个环节。如今在市场上买到的不少农产品,消费者只要扫一扫二维码,通过农产品品质追溯体系,就能了解农产品生产、运输、销售等所有环节的每一步记录,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不知不觉中,智慧农业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面朝黄土背朝天”曾是几代人对于农民的传统印象,“太苦太累收益低”让大量的年轻人远离农业,然而,智慧农业必将传统农民从繁重体力劳动中真正解放出来,足不出户,手指轻轻一按,就可以控制大棚管理种植,农民变得很“潮”。

  智慧农业让农民更轻松,也让更多像刘国明一样的年轻人愿意一头扎入农业。未来,智慧农业必然会在农村成为主流,但是目前仍然面临着不少的问题,亟待政府可以培育扶持一批既懂互联网又懂农业的新农民,我们期待着智慧农业并不只是年轻人的天下,也能让祖祖辈辈的农民从中受益。

标签: 责任编辑: 林越琪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