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清明上河图》是反映北宋汴京城市风貌和风土人情的传世名画,而昨天记者在王江泾镇中心小学美术教室却见到了“王江泾版清明上河图”。它由一幅幅图板构成,每幅图板长约1.2米,共98幅,拼接起来就是超过100米的长卷,这幅长卷曾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展出。
这幅作品被命名为《运河水乡风情画》,创作于2013年,全程参与创作的该校美术教师傅春告诉记者,当时共有110名高年级学生以及5名美术教师参与,如今这批学生已经毕业,而参与创作百米长卷成为他们小学阶段最值得铭记的事件之一。
2013年6月8日是第八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当天,王江泾镇中心小学110名农民画小作者在学校美术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完成了京杭大运河嘉兴段百米长卷——《运河水乡风情画》最后部分的创作,并将成品在馆内进行了展示。这幅画主要表现了京杭大运河嘉兴段沿岸820公里范围内的民俗民风、重要建筑和历史名胜,全画始于秀洲区王江泾镇,终至桐乡市崇福镇。
据了解,创作《运河水乡风情画》是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纪念活动之一。从策划到完成,这幅作品的创作历程长达一个学期,最初的构想源于嘉兴市美术馆相关专家,专家提供了大量关于运河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图片和资料作为绘画参考。王江泾镇中心小学5名美术教师先画出线稿小样,再带领110名具有一定美术基础的学生进行创作。画面上,运河两岸绿荫如盖,房屋、长桥、船帆皆以黑线描画,零星点缀红、蓝两色的人物,长虹桥、一宿庵等王江泾镇的文化地标被醒目地标注出来。
“王江泾镇就在大运河边上,所以这里的孩子应该从小就了解这条母亲河。”王江泾镇中心小学校长董权说,大运河是嘉兴的文化命脉和精神符号,王江泾镇中心小学一直把保护母亲河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参与创作《运河水乡风情画》是全校师生的一件盛事。
2012年9月,王江泾镇中心小学整体搬迁至新校区后更加注重运河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布置凸显“运河”主题,从“运河广场”到“运河长廊”,从“保护母亲河蓝眼睛环保社”到“运河文化社”,运河文化渗透至全校各个角落。该校还开展了“同饮一江水、保护母亲河”等一系列环保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