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中秋,秀洲市民“假日表情”
2016年9月19日 08:36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陈曦 赵晨 沈洁 蒋彧淼 通讯员 干鸿 郑淼功 王玲艳 郑书飞

  今年的中秋节秀洲人是怎么度过的?居民、村民、职工……用不一样的过节方式书写了各自的中秋“表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9月12日,新城街道中山社区、孝慈为老服务中心携手新洲邮政储蓄所共同举办了“喜迎中秋、巧手插花月饼制作”活动。  ■摄影 李佳伟

  各村(社区)举办精彩活动乐不停

  中秋佳节是阖家团圆的喜庆日子。为了欢度佳节,秀洲区不少村、社区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做月饼、看演出,让不少老百姓在享受团圆的同时,过了一个有“文化味”的中秋假期。

  新城街道中山社区、孝慈为老服务中心携手新洲邮政储蓄所共同举办了“喜迎中秋、巧手插花月饼制作”活动。活动中,社区工作人员早早准备了冰皮粉、红豆沙、莲蓉、黑芝麻等月饼馅,以及模具、插花材料。社区居民则围成一圈,认真聆听社区工作人员教授制作冰皮月饼和插花的技巧。大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花色和枝叶,将月饼和鲜花融合在一起,插一盆心中最美的鲜花月饼礼盒带回家。随后,社区工作人员还将做好的月饼送到社区独居老人、残疾人的手里,让他们感受节日的温馨。

  此外,油车港镇开展了“心圆满圆 爱传万家”中秋特别活动,古窦泾村十多位失独老人和社工、志愿者们围坐在一起制作手工月饼,活动所需的原材料、加工工具全部由一家爱心企业提供。大家熟练地将已经揉好的饼皮用擀面杖擀圆,再按口味将已经蒸熟的咸蛋黄和豆沙等馅料裹在饼皮中,用月饼模子轻轻一压,一个月饼胚就成型了。“这个中秋特别活动,让我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63岁的莫长林说。

  “我们很早就来到活动现场,很喜欢看越剧。”村民赵小妹告诉记者,中秋文艺演出看“醉”了不少村民,台上演唱戏曲,几个老戏迷就在台下轻声哼唱。原来,小长假期间,王店镇镇西村文化礼堂举办了一场“月满十五·情暖中秋”的文艺演出活动。文艺演出在唢呐表演《十五的月亮》中拉开了序幕,随后,戏曲、独唱、排舞、合唱等节目纷纷上演,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9月15日,洪合镇洪合村文化礼堂内热闹非凡,一场“戏曲进社区,公益暖人心”迎中秋公益晚会精彩上演。表演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尽情展示着风采。一堂两个小时完整版的戏曲《抢状元》,为村民奉献上一份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气息的佳节贺礼。“文化活动把我们浸染在一种身心愉悦的情境之中,我们被这种文化艺术感染,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文化修养。”村民老张说。

  中秋期间,新塍镇新庄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也为该村老年人准备了一场内容丰富的中秋活动,吸引了50多位老年人参加。活动中,康乐敬老的工作人员首先为老年人量血压,嘱咐他们多注意血压情况。随后,老年人欣赏了精彩的文艺演出。

  职工乐享“不一样”的中秋节

  小品、双人舞、吉他弹唱、笛子独奏……9月14日晚,一场主题为“劳动铸就中国梦 共建田园新秀洲”的文艺演出走进嘉欣丝绸工业园,为这里的500多名职工送上了中秋节前的文化大餐。

  金若愚是嘉欣丝绸的一名普通职工,能在公司里享受到这样一场视听盛宴,他感到很欣喜。“不少职工中秋节都不回家,没想到工会竟然把演出送进了公司。演出除了有文化馆的专业演员,我们不少有才艺的工友们也都走上舞台,展示自我。我觉得这样的送文艺演出进企业活动真的很受我们职工喜爱,今晚可以说是座无虚席啊。”金若愚说。

  作为今年秀洲区送文艺演出进企业的首站,此次的嘉欣丝绸站特意选在了中秋节前夜,也是希望能为广大的外来职工送上一份节日的问候。演出过程中,职工们似乎都忘却了工作上的烦恼,尽情地欢笑,现场不时传出阵阵掌声。

  和嘉欣丝绸的职工一样,中秋节前夕,浙江台华新材料股份公司的职工在鲜花、祝福、期待、掌声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极具动感的舞蹈《LUV》让人看到青春张扬的气息,《我们结婚了》用光与影的表达手法,将台华与迪卡侬的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生动又新颖。最后的时装秀和大合唱则展现了布料的美、团结的美、奋斗的美。

  除了看演出,新塍箱包厂的缝纫工陆小花的这个中秋节,过得意义非凡。“中秋节当天,我和工友们一起去敬老院看望了100多名老人,为他们送上了月饼等慰问物品。看着老人们笑得那么开心,我觉得心里很甜。”陆小花告诉记者,自己家里也有老人,逢年过节,老人们总希望家人能够聚在一起。而对于敬老院的老人来说,他们的子女可能远在外地,没有时间照顾他们。“我们也是为人子女的,能在中秋节为老人送上一份节日祝福,陪他们说说话,我觉得相比以往的中秋节更有意义。”陆小花说。

  中秋节选择和家人相伴可能是更多人的选择。这个中秋节,嘉兴新大众印染公司的定型车间职工岳景超就选择了和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看中秋晚会。“公司给我们每个职工都发了月饼、酱鸭、食用油。中秋节和家人吃着公司发的月饼、酱鸭,挺实惠的,公司这些福利都很实在。”岳景超说。

  而为了保障秀洲的正常生产,这个中秋,仍然有不少职工选择了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们中有医生护士、交警、的哥的姐、公交车司机,而对他们来说,辖区的安宁、正常生产是给他们最好的节日礼物。

  用心创作作品 记录快乐假期

  农民画是秀洲区的一张文化“金名片”,也是备受秀洲人喜爱的民间艺术形式,每逢传统佳节创作一幅节日主题的农民画既应景又别致。在这个中秋节,梅里小学美术老师柏小萍创作了一幅主题为“团圆”的农民画,画面描绘的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的温馨场景。“今年中秋因为下雨看不到月亮,但我可以把全家人赏月的天伦之乐画在纸上。”她说,“传统节日是非常好的创作题材,而中秋节的关键词就是‘团圆’。”

  柏小萍是秀洲区农民画骨干作者之一,她不仅自己创作中秋主题的农民画,也会有意识地在美术课堂上普及和传播秀洲农民画。在小长假前夕,她在课堂上布置了中秋主题的美术作业。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纷纷结合自己的过节经历和感受,拿起笔画出了“和家人一起赏月”、“带着月饼看望爷爷奶奶”、“嫦娥奔月”等主题作品。

  在创作过程中,柏老师还给学生们讲述了关于中秋的传说故事,并让学生观摩了中秋主题的绘画作品,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她说,儿童画和农民画风格很像,都是造型夸张、色彩鲜艳,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农民画也能很好地传承这门民间艺术。

  除了创作农民画,还有人喜欢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中秋节,王店镇村嫂摄影队的成员就是其中的积极分子。建林村村嫂李英和同村其他几名村嫂一起手工制作了豆沙月饼、水果月饼和冰皮月饼,在中秋节把这些月饼送到了村里居家养老中心。

  住在养老中心的50多名老人接过饱含爱心的月饼乐得眉开眼笑,有的忙不迭品尝,有的拉着村嫂们的手连连道谢,而这些动人的场景都被村嫂们用相机镜头记录了下来。李英表示,住在养老中心的老人大多孤寡或子女不在身边,村嫂们带着爱心礼物前去看望,让老人心里暖暖的。节后,她们还会选取一些照片洗印出来送给老人们作纪念。

  王店镇镇西村村嫂杜俞晴参与策划了该村的中秋节文艺演出,在演出过程中,她不停地举着手中的相机拍摄台上的表演者和台下的观众,捕捉他们的表情和动作。她高兴地告诉记者,过去拍摄用的是普通数码相机,而今年村里出资给喜爱摄影的村嫂们增添了一台单反相机,成像效果提升了不少。在这个中秋节,她们不仅拍摄文艺演出,也拍摄村干部走访慰问老党员和困难群众等,这些照片都将成为镇西村文化礼堂的新风景。

  体验风俗传承 汇聚乡亲们的大团圆

  中秋小长假虽然在阴雨绵绵中度过,但是在王江泾的莲泗荡景区,有这样一批人,他们来自周边城市的各社团,风雨无阻地前来表演打腰鼓、挑花篮、提香炉、舞龙舞狮、扭秧歌等节目,为到场的群众献上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节目,添上一道中秋“视觉大餐”。

  每年中秋节前后,来自江浙沪一带的渔民、农民、商人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莲泗荡,他们在开展祭祀活动之余,还会举行舞龙、打腰鼓、打莲湘、扎肉提香等赶庙会活动。这其中还有不少游客,他们不论远近,或驱车,或驾船赶来一睹庙会的热闹,体验风俗传承,感受童年的乐趣。

  “从农历八月初一开始,莲泗荡景区就逐渐热闹起来,一场场民俗演出拉开帷幕,广场内外载歌载舞,沿街的百余家各式商铺也都开放,80多个民间社团齐聚一堂,每天不间断为前来的游客表演节目。”莲泗荡风景区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忠说。莲泗荡的庙会自清朝延续至今,在每年除夕、清明和中秋都会举行系列活动,尤以农历八月十四最为热闹。

  说起演出,就不得不提江苏吴江的江苏非遗传人沈全弟,作为沈氏堂门社团第11代传人,目前全国唯一能表演“赞神歌”的人,三十年来,每年春节、清明和中秋前后的大小庙会都少不了他表演的身影。“今年也不例外,在莲泗荡已经住了十几天,每天都会到广场上去表演‘赞神歌’。”沈全弟表示,中秋对他而言,不仅仅是全家团圆,更是邻里乡亲共同的盛会。

  考虑到庙会期间有不少社团居住在莲泗荡,景区还在庙会期间播放电影。“以前晚上住在这边,比较无聊,除了乡里乡亲之间互相聊天,就是去镇里逛逛,而今年能在广场上看电影,这里的环境和服务真是越来越好了,明年带着孩子也一起来感受一下这浓郁的庙会气氛。”来自苏州的王先生告诉记者。

  此外,近年来,由于渔民陆续上岸,不少渔民已经在工厂或者公司上班,但是赶庙会的习俗依然延续,因此莲泗荡中秋庙会的时间也有所改变,张文忠说:“一般工作日,游客比较少,主要集中在庙会期间的几个周末。像今年,本来到农历八月十五那天,庙会就应该结束了,但是由于中秋小长假,很多游客将庙会时间推迟,直到八月十八,还有不少游客来景区赶庙会。”

标签:假日 责任编辑: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