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嘉兴治水:翻篇归零再出发
2016年9月12日 08:59 来源: 嘉兴日报 撰文 陆成钢

  时光不可倒流,生态可以重构。嘉兴用四年时间,追回了20年的生态建设时光。

  从2012年到2016年,嘉兴四年时间的治水,治出了江南水乡的新美景,治出了转型发展的新空间,治出了人民群众的新口碑。

  目送逐渐远去的“十二五”,党的诞生地、红船精神发祥地的嘉兴,正以一张张亮丽的答卷,书写了治水历史的辉煌。

  面对阔步迈进的崭新“十三五”,站在决战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新起点,心怀奋勇当“标尖”的嘉兴人民,正继续弘扬着红船精神,强化着奉献意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以翻篇归零的心态,以争当“标尖”的自信,精准治水,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努力让“五水共治”的美丽蓝图成为美好的现实。

  后进生“逆袭”为优等生四年拼出“三个重大转变”

  嘉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水却一直是嘉兴的痛。作为水乡,长期以来,嘉兴80%的水属于入境水,分别从江苏、湖州和杭州三地进入,且水质较差。全市劣五类水体最多时曾占到58%,三类水几近绝迹。

  自2012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高度重视下,全市上下坚持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全民治水,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抓好顶层规划、市域统筹、河长领衔、督查考核和氛围营造,着力推进了生猪养殖减量提质、“清三河”和“三河”防反弹、管控工业污染、治理城乡生活污水等多项攻坚行动,深入、持久、科学、精准地推进治水工作,实现了水环境持续明显改善。全市治水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自2012年以来,围绕系统谋划与统筹推进相结合,克难攻坚与标本兼治相结合,突击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矢志不渝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四年时间拼出了“三个重大转变”:

  一是环境质量大转变,嘉兴水质实现了“两个历史性转变”:水质由五类和劣五类为主向以三类和四类为主的转变,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结果由不合格向优秀、持续优秀的转变;

  一组数据见证着嘉兴多年治水积淀的成绩:今年1至8月,73个市控以上断面,四类及以上水体占绝对主流;五类和劣五类水体从“十二五”初期的80.6%下降到9.7%,黑臭河流基本消灭;四类及以上水体从19.4%提升至90.3%,三类以上水体大幅增加;2014年底以来,嘉兴在全省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中,连续20个月保持优秀……

  放到五年前,这样的成绩是不可想象的。而如今,已成为了现实。

  二是全民治水大转变,形成了共治共建共享的新格局。嘉兴坚持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全民治水,率先实行“河长制”,夯实“五个村村有”治水基层基础,建立“四位一体”长效保洁机制,形成了治水依靠人民的全民治水、爱水、护水的新格局。

  三是发展理念大转变,走上了绿色发展的新路。治水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实质是倒逼生产生活方式的大转型,直接关联着民生福祉,直接考量地方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嘉兴以改革为动力,创新体制机制,坚决摒弃发展污染环境的老路,走上绿色发展的新路,努力实现岸上岸下齐抓,治标治本同步,治水成果共享。全市上下牢固树立了抓环境就是抓发展、就是抓稳定的理念,只有坚持美化自然环境与优化社会环境相互促进,持之以恒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才能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干在实处方能走在前列治水举措烙上历史印记

  问题在水中,根子在岸上。回望“十二五”的治水历程,全市上下将治污先行作为始终贯穿全市“五水共治”的主线,坚持问题导向,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全力以赴倒逼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

  四年多来,以减量提质为抓手,倒逼农业发展循环化。率先在全省启动生猪养殖业转型发展工作,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力度空前,累计拆除违建猪舍1624.43万平方米,生猪存栏量从300多万头削减至19万头。以“减量、提质、增收”为核心,打响了“治水攻坚”第一枪,规模化、循环化养殖迈出新步伐,实现农民收入连续12年全省第一;

  四年多来,以严控工业污染为抓手,倒逼产业发展绿色化。用三年时间在全省率先实现工业企业(8847家)污水全入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通过节能减排、行业整治、高压执法等手段,倒逼产业结构调整,为经济转型升级腾出环境空间,推进工业发展绿色化;

  四年多来,以生活污水治理为抓手,倒逼城乡面貌美丽化。全面实施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打破县域分隔、城乡分割、条线分割,全力构建城乡一体化污水收集网络,累计建成城乡污水管网3586.7公里,2016年将新建管道300公里,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抓基础设施,提升环境承载能力;抓“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市域美好形象;抓“四边三化”行动,提升城乡生态面貌;

  四年多来,以“清三河”行动为抓手,倒逼生态治理常态化。把整治黑河、臭河、垃圾河作为民生福祉最直接、最有力的抓手来回应,作为检验干部工作能力作风的大考场。将“清三河”治理任务落实到各级河长,包河到人,三年治理“三河”2968条(1905公里)。生态常态化治理使水乡的水又清了,鱼虾变多了,老百姓又可以下河游泳了,乡愁记忆又回来了。

  “五水共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回望“十二五”的治水历程,实现“五水共治”的目标,巩固和扩大“五水共治”的成果,还因为我们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的长效机制,久久为功打造“两美”江南水乡典范:

  深化落实嘉兴特色“河长制”,并在全省推广。深入规范推行“河长制”,建立了以“河长”巡河制度、“河长制”例会报告制度、“河长制”信息化管理制度、“五水共治”重点项目推进制度、“清三河”常态化监管制度、相邻“河长制”河道联防联治制度、“五水共治”工作督查(暗访)制度和“五水共治”工作投诉举报受理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1+7”配套制度。9855名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推到治水第一线担任河长,实行市、县、镇、村四级河长全履职、全覆盖。仅2015年,四级“河长”巡河近12万次,发现问题2万多个,解决率达到98%以上;

  着力实施长效保洁机制。推进全市域航道保洁全覆盖,实行专业化、市场化、机械化保洁。完善“四位一体”长效保洁机制,实现一把扫帚扫城乡,统一协调水面保洁与岸上保洁工作,避免出现水面垃圾堆放岸边造成二次污染现象;

  改善提升长效监管机制。大力推进与当地污泥产生量匹配的处置设施,实施全市污泥产生、运输、贮存、处理、处置全过程监管。力争到2017年底前,建成县域全覆盖的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和造纸、制革、印染等行业的污泥处置设施,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5%以上;

  完善运用水生态补偿机制。制定实施生态考核补偿机制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运营维护管理实施办法,配套出台财政补助办法。平湖、桐乡等地积极探索建立“排污有偿、破坏赔偿、生态补偿”新机制,海宁积极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大排污权公开交易力度,嘉善开展“五水共治”体制机制创新区建设,海盐对水质改善明显的村(社区)实行财政专项奖励;

  严格执行奖惩常态机制。把“五水共治”工作作为县(市、区)目标责任制考核和“五型”机关创建的重要内容,将污染负荷削减目标和治理目标,列入各级政府、部门的主要考核指标,把河长履职情况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实绩考核。

  精准治水补齐短板争当“标尖”而今迈步从头越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视察时,明确指示浙江要“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在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水平上更进一步,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快一步,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今年全省“两会”期间,省委书记夏宝龙在看望嘉兴代表团时明确要求,“‘十三五’时期,浙江要成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杆省份,嘉兴应该是标杆的尖”……

  这些都充分饱含了让嘉兴越来越好、越攀越高的历史新嘱托,科学锚定了嘉兴“干好‘十三五’、奋勇当‘标尖’”的时代新坐标。

  一滴水折射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品质品位,一滴水体现一个地方科学发展的实践水平,一滴水反映一个地方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生态环境是我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而水又是生态环境的重中之重。

  站在“十三五”的新起点,全市上下正坚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干好‘十三五’、奋勇当‘标尖’”为目标,突出高质量、均衡性,拉高标杆、自我加压,奋力补齐生态环境的短板,并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消除黑臭河和地表水劣五类,在上游来水水质达标基础上,市控以上断面实现以三类水为主体的目标。

  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四个原则: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原则;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原则;坚持项目支撑、科技保障原则;坚持依法治水、公众参与原则。

  要实现这个目标,“十三五”必须聚焦精准治污、生态修复和长效监管等方面,狠抓落实。

  “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强化科学治水,实现治水“精准化”。

  全力推进污水管网建设,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破解“小马拉大车”问题,科学规划污水治理基础设施,加快污水输送管网建设,彻底解决污水输送瓶颈制约。狠抓工业污水防治,坚持实行最严格的环境执法,对工业企业违法排污行为零容忍,坚决依法查处。强化城乡生活污水治理,按照市委、市政府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逐年提高污水收集率、处理率、达标率,确保到2017年底,城乡一体化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严控农业用水总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等。

  “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推进水岸同治,实现治水“系统化”。

  持续推进河湖清污清淤综合整治,既要重视防洪排涝、水资源保护,也要大力推进水生态修复工作。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推动“工程治水”向“生态治水”转变。着力打好水下岸上联动“组合拳”,坚持水岸同治,与村庄、庭院、厂区“扮美扮靓”行动、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行动、“公铁”沿线“粉墙黛瓦”行动、码头堆场“拆违治乱”行动和镇村低小散工业“退散进集”行动联动推进,综合整治。

  “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健全长效机制,实现治水“法治化”。

  大力推进依法治水,严厉打击和查处污染水环境质量、影响水生态景观等违法违章行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深化“河长制”建设,切实落实各级河长“治、管、保”职责。建立健全污泥固废长效监管机制,加快污泥固废处理处置设施项目建设,大力提升污泥处置能力,实施全市污泥产生、运输、贮存、处理、处置全过程监管……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实现“五水共治”“三五七”时间表中“三年解决突出问题,明显见效”的决胜之年。在嘉兴,《嘉兴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嘉兴市“十三五”期间河湖及池塘清污(淤)工作方案》、《嘉兴市地表水水质提升行动计划(2016—2020年)》、《嘉兴市域“十三五”污水设施实施方案》、《嘉兴市危险废物和污泥处置监管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一系列围绕治水、补齐短板的纲领及行动正一步步深入实施。

  只争朝夕抓推进、攻坚克难抓落实。面对“十三五”,嘉兴的治水大战已然敲响战鼓。全市上下正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对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进一步打响“五水共治”攻坚战、巩固战、持久战,努力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杆省份的“尖”的“基础桩”,努力演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头戏”,续写“十三五”时期“五水共治”新篇章。

标签: 责任编辑: 林越琪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