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新塍镇大力挖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6年8月31日 08:38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张帅 通讯员 许建红 李锋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珍贵文化资源。这些传统文化与人民生活和感情紧密结合,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依存于百姓日常生活。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新塍古镇,非物质文化资源同样丰富多彩,在前不久公布的秀洲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新塍镇的朱氏膏药制作技艺、演龙节、童玩、彩蛋画、传统家具制作技艺名列其中,在11个项目中占了5项。

  日前,记者来到新塍古镇,探寻朱氏膏药制作技艺的“神秘”。走进新塍医院单单中药香的一间诊疗室,记者看到,好几名村民正在等待贴敷土制膏药。只见医生手上拿着一贴黑色膏药,在桌上的酒精炉上烘烤几分钟,然后撒入自制的中草药粉,迅速敷在了患者的手臂处,再轻轻按压几下,整个治疗过程就结束了。患者胡师傅是在别人的推荐下来到这里的,他希望借助传统古方来治疗自己关节上的老毛病。而沈大爷则是这传统膏方的拥趸。“这膏药贴上去蛮灵的,现在中医发展得越来越好了,水平也越来越高了。”沈大爷说,他已经换过几贴药了,感觉对颈椎病的治疗效果不错,所以再来贴敷一次以巩固疗效。

  而传承这一技艺的正是新塍医院的医生——朱振华,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他在工作中接触到较多的肢体和关节疼痛病人,但是苦于治疗手段有限而疗效一般,而他父亲也是一名医生,手里就有一张膏药药方。“这个膏药主要起到疏经通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对颈部疼痛、腰部疼痛、关节疼痛都有比较好的效果。”朱振华介绍,朱氏膏药制作技艺很考究,药材的选择、炮制的标准、加工的时辰、辅料的选取等都有一整套的要求,等膏药熬制好后,还要揉制成圆条,用铁铲分段将膏药敷在纯手工织的生粗布上。另外,在贴膏药时,要先在患者疼痛部位按摩,把经络疏通,形成渗透的气场。

  朱氏膏药制作技艺仅仅是新塍镇大力挖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缩影。其实,新塍镇还有很多的“瑰宝”,纸凉伞灯彩技艺便成功纳入第四批秀洲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纸凉伞灯彩的制作,源于新塍鳌山灯会,有确切历史记载是在民国14年,即1925年。纸凉伞为新塍镇特有的工艺品,不是用来遮阳避雨的伞,而是清朝以来流传的一种独特的民间灯彩,当时盛行于江浙地区,甚至与龙凤花烛齐名。由于当时制作一把纸凉伞价格不菲,因此民间收藏数量极少,现存不过5顶,皆收藏在市博物馆。

  还有一种民间绘画,不仅继承了秀洲农民画的精粹,色彩鲜艳,装饰性强,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格,并且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造型稚拙,变形夸张,构图饱满而细腻,富有童心和童趣,极具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便是洛东儿童画。新塍镇中心小学(磻溪小学)作为省级非遗教学传承基地、民间绘画传承教学基地,已经是洛东儿童画传承发展的重要根据地,而这也是新塍镇挖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缩影。

  “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人们连接过去和现在架设了特色桥梁,也是新塍古镇旅游开发的宝贵资源。”新塍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落实命名基地、师徒结对、学艺补贴等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措施,让传统文化在古镇继续绽放光芒。

标签:新塍 责任编辑: 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