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困扰国人多时的“奇葩证明”,有关部门终于拿出了解决办法。根据公安部等12部门日前联合出台的《关于改进和规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工作的意见》,从9月1日开始,包括公民“曾用名、户籍所在地”等9类凭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护照完全能够证明的事项,不用再开证明了。
作为确认个人身份、资质的凭据,证明是法治社会的必需品。毕竟,相对于“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传统“熟人社会”,现代社会人口流动性强、不可测因素多,即使从降低风险的角度,一些证明也有存在的合理性。只是,如果搬家要“证明家中物品不是偷来的”,教师资格认定要办“无犯罪证明的证明”,开商铺要办“不扰民证明”,这样的证明不仅不必要,甚至还会让群众陷入无休止的“公章长征”。
上述“奇葩证明”的出现,一方面在于政府审批事项过多,且部门之间权责不明;另一方面则在于不同政府部门之间信息互不共享,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只有通过证明才能验证事实的真实性,导致群众“来回跑”。由是观之,让“奇葩证明”成为过去,除了要在政府审批环节简政放权,更要在行政管理上“合并同类项”,用信息化的手段连接“信息孤岛”。换言之,信息多跑路,群众才能少跑腿。
此次12部门联手治理“奇葩证明”,正是瞄准了上述两方面问题对症下药:一方面能免就免,有效证件能证明的就不再重复设限;另一方面能简就简,12部门联合出台《意见》,就是要打破信息壁垒,不让老百姓在各个政府部门之间“跑断腿”、“磨破嘴”。其实,嘉兴早在2015年就率先启用了政务专有云服务平台,成为全省首家启动政务云服务的市级政府。根据规划,全市150多个部门和单位将实现公共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的一张网运行,以促进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资源共享。
应该说,这些大数据技术手段的应用,有助于从源头打破造成“信息孤岛”的技术屏障。不过,要把《意见》的要求落到实处,观念的转变同样必不可少。说到底,“奇葩证明”的出现,根子还是在理念上。让“奇葩证明”绝迹,就要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既为权力做“减法”,又在服务意识上做“加法”,推动嘉兴政务释放出“云时代”的最大的红利——让老百姓不再为“证无可证”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