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绿色品牌提升王江泾争创国家生态镇实力
2016年6月20日 08:45 来源: 嘉兴日报 撰稿 蒋彧淼 张杰




  □图片由王江泾镇提供


  水,生命之源;土,万物之根;气,养生之本。建设生态文明、实现诗意栖居也是很多长期生活在都市中人们的共同梦想。近年来,王江泾镇紧紧围绕建设“中国智能家居城、江南湿地生态城、浙北运河旅游城”的总体目标,以创建国家级生态镇和卫生镇为总抓手,以“五水共治”、“五气共治”为契机,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推进力度和基础设施投资强度,坚持生态环保是底线,优质高效是目标,宜居宜游是追求,全力打造绿色王江泾,争创国家生态镇。

  多年生态文明建设给王江泾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人们可以欣喜地看到鱼儿在清澈的河水中畅游,鸟儿在湿地上空盘旋……这些随处可见的水乡景致无不诉说着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自2011年成功创建省级生态镇以来,王江泾镇顺利完成国家级生态镇申报工作;新增市级生态村14个,总数达到27个,市级生态村占比82%;新增区级生态村6个,总数达到32个,区级生态村占比97%。

  扎实推进大气污染整治

  “我承诺在2016年6月30 日前自行将拖浆相关生产设备拆除淘汰。若在规定时间内未自行完成的,自愿接受政府有关部门强制淘汰等专项整治行动……”4月26日下午,王江泾镇民主村村民陈根荣在《拖浆行业燃煤小锅炉(土炉)整治淘汰拆除承诺书》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

  当天,62岁的陈根荣就把自家作坊内的电源切断,随时等待工班拆除。“关掉了,就彻底不做了。带带孙子,旅旅游,享受天伦之乐。”陈根荣告诉笔者,“我们全家从1997年就开始就靠燃煤小锅炉做点小生意,要告别,还是有点舍不得的。但是确实是污染比较大,为了子孙们考虑,就是要积极响应号召。”

  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小锅炉专项整治”工作成效如何,取决于工作力度的大小、创新办法的多少,以及克难攻坚的决心。笔者从王江泾镇“治气办”获悉,该镇按照“鼓励淘汰、从严改造”的原则,镇环保、安监、执法等多部门将联合执法倒逼,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加大力度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千方百计推进“小锅炉专项整治”工作。与此同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加强对燃煤小锅炉使用情况的巡查,动态掌握,发现情况及时处置。

  煤锅炉淘汰改造是“五气共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已经完成丝织园区蒸汽管网延伸工程,推进工业功能区南区热电厂中温中压供热工程建设,新增热力管网13.5公里;累计拆除开水锅炉小烟囱58个,淘汰燃煤小锅炉75台,今年重点推进拖浆行业159台燃煤锅炉(土炉)淘汰改造。与此同时,完成11家印染企业132台定型机废气二级深度处理;20家大气污染重点企业通过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推进4家非热电企业4台10蒸吨以上燃煤锅(窑)炉烟粉尘提标改造,19家企业开展工业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治理。

  此外,通过联村包企,公安、交通、环保等多部门联动,督促黄标车车主、单位实施淘汰,开展黄标车专项执法和定期监管,全面落实黄标车全镇限行措施,累计淘汰黄标车623辆;通过建成新嘉爱斯秸秆综合利用发电供汽项目,依托林生农机、华中粮油、修龙环保3个秸秆收储点,建成全镇秸秆回收利用体系;全镇实施秸杆禁焚网格化管理,推广食用菌栽培、秸杆堆肥发酵等技术应用,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90%以上;并且对工地实施封闭管理,严格落实建筑工地扬尘管理;拆除涉气码头、煤场7个,有效控制道路、工地、码头扬尘污染。

  稳步推进节能减排

  曾经,矗立在集镇上的两根大烟囱一直是王江泾人在创建生态文明之路上的拦路虎,面对污染环境的龙头企业,王江泾镇坚持“退二进三”,绝不手软,王江泾锦江热电有限公司,装机容量6.2万千瓦,2014年6月30日24时准时关闭,关闭后年节约标煤达4万多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近1800吨;王江泾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水泥粉磨,2014年6月30日24时准时停产,停产后减少烟尘排放近150吨/年,有效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粉尘等污染物排放,极大改善了全镇空气质量,优化了全镇的生态环境。

  南洋化工、秀虹织业及田乐纺织纤维工艺厂印染工序等一大批重污染、高能耗企业的关停,也为小城市建设腾出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在全镇范围实施行业整治,完成11家印染、2家化工、3家电镀、1家造纸企业行业整治,通过整治,大幅减少污染物排放,有效地腾出环境容量。另外,新嘉爱斯热电建成日处理2000吨污泥焚烧综合利用项目,5台机组全部完成脱硫脱硝及清洁排放改造;太平污水处理站建成投产,实现中水全回用,年减排CODcr300吨,氨氮10吨。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在天之华喷织有限公司厂区的二车间内,几十台涡流纺纱设备正在隆隆运作,从日本引进的涡流纺机正在自行修复常见的断线情况。企业技术人员介绍说,通过传感器反馈,机器手操作,就能自动完成接线,而且这款设备自动化程度非常高,平均5至6台设备只需一个工人看护,这样的机器,企业目前已累计引进66台。在减少用工的同时还提升了产品质量,今年又投资5.5亿元,从日本引进智能纱线项目,进一步提质增效。

  在07省道旁,一片原本脏乱差的土地通过平整,即将成为1平方公里的智能家居产业园区。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王江泾镇根据自身优势和资源禀赋,将目光瞄准了智能家居产业。“智能家居产业将是王江泾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计划打造百亿智能家居产业园。”王江泾镇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该园区通过拓展后,将积极培育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配套的百亿产业集群。

  天之华的发展与智能家居创业园的建设,正是王江泾将生态建设与产业结构齐发展的体现。通过提档升级传统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引进国外先进喷气织机512台套,实施机器换人项目99项;全面开工建设印染集聚区,确保2家印染企业年内完成搬迁入园;天之华涡流纺、凯邦锦纶、新兰宝羊绒制品等一大批高端纺织项目陆续建成投产。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实施园区生态化改造,规划建设王江泾·中国智能家居小镇,积极打造智能家居产业园区,美国礼恩派、德国礼海电气、意大利米兰映像、舒福德电动床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相继入驻。

  作为传统产业的纺织业,如何全面深化织机污染整治也是创建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先后通过三期集中建站,累计投资1.8亿元,建成喷水织机处理站21座、管网240公里,日处理能力14万吨,入网织机1799户51609台,淘汰低小散织机户491户4087台,实现全镇喷水织机污水全入网。为进一步减少污染物外排,王江泾在全区率先实施喷水织机集中处理站中水回用和提标改造,联合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开展《喷水织机行业中水回用循环经济标准化项目》研究,建成处理站中水回用工程6座,日回用量3.1万吨;结合“五水共治”总体部署,对7座国控处理站实施提标改造,太平等3座已经完成提标,其余4座正稳步推进。此外,还完善处理站运行监管,引入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对处理站实施专业化运营;组建专业抢修队伍,对污水管网、泵站定期检查维护,发生故障及时处置;强化环保监管,实施“双随机”抽查执法,年内全面建成喷水织机污水处理站在线监控体系。

  另外,加快服务业发展,依云小镇、锦绣江南、佳源商贸综合体等一批品质房产项目竣工使用,强化中国南方纺织城建设,搭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公共服务平台;莲泗荡风景区通过国家AAA级验收,并依托运河文化、湿地文化和民俗文化,全力打造极具特色的浙北运河旅游城。一、二、三产业比例由2010年7%、62%、31%,调整到5.1%、52.5%、42.4%,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然而崭新的画卷已经铺开,面对时代赋予的重任,站在新起点,王江泾镇上下必将众志成城,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积极培育生态文化,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五水共治”,扎实开展“五气共治”,为打造绿色小城市,继续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因地制宜的生态文明之路。

标签:王江泾 责任编辑: 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