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这几天,在位于王江泾镇廊下村的建平水产淡水养殖基地里,两个空荡荡的鱼塘格外引人注目。
“这两个总面积为16亩的鱼塘就是用来进行鲈鱼养殖饲料代替冰鲜鱼的试验,等清塘、消毒等工作完成后,就可以进行鲈鱼引种并投放鱼苗了。”王江泾镇农技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莫志荣说,“目前正在做清理消毒等工作,再过半个月就可以放养鱼种,也就是‘优鲈一号’。”
随着“五水共治”工作不断深入,王江泾镇通过开展鲈鱼养殖饲料代替冰鲜鱼的试验和池塘内循环流水养鱼试验,加快渔业转型,助力“五水共治”。此次试验主要是为养殖户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服务,帮助养殖户转型升级,为“五水共治”营造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赢的新局面。
传统的鲈鱼养殖依靠高密度养殖、高强度投喂冰鲜鱼来获得高产量,大量投喂的冰鲜鱼会导致养殖水体污染严重,特别是在高温季节。为了保证鱼塘水质,10天左右就要换一次水,未经任何处理的养殖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就会造成水体污染。莫志荣介绍,这次引种的“优鲈一号”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选育的新品种,具有高背短尾、畸形率低、生长快、抗病强等优点。“除了引进好的品种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做一个用饲料喂养来代替传统的冰鲜鱼喂养的试验,以减少换水频率,改善水质。”
据了解,用投喂饲料来代替冰鲜鱼之后,养殖密度、防病工作等都要作出相应的调整。目前投喂的鲈鱼饲料,需要专门的厂家特制,所以养殖成本会比用冰鲜鱼投喂稍微高一点。在减少对周边环境影响的前提下,提高鲈鱼产量,保证养殖户效益,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赢,是这次试验的主要目标。
莫志荣透露,除了即将进行的这个鲈鱼养殖试验外,王江泾镇明年还将进行一项池塘内循环流水养鱼试验,地点选在梅家荡。在30亩的养殖区里,中间建6个宽5米、长25米的养殖池。每个养殖池的一侧与养殖区相同,相连处各安装一台“增氧推水”装置,这就像给养殖池里的鱼装了一个跑步机,加大了鱼类的运动量。急速的水流还可以把鱼的排泄物、残留的饲料等推向养殖池另一侧的集污区,经过沉淀之后,可以用吸污泵抽上岸。与此同时,流经集污区的水会流入这些养殖池外围的循环区,循环区里可以养殖一些花鲢、白鲢等,这类“过滤性”鱼类还可以吃掉一部分排泄物和水里的浮游生物、浮游植物。鱼塘水面将种植一些竹叶菜等植物,以进一步减少水体中的氨氮含量。整个养殖区的水体是时刻循环,不但可以实现不同品种鱼类的高密度养殖,还可以达到养殖尾水的零排放。“我们坚持一手抓内塘转型,一手抓外荡整治,通过清退网箱,实行洁水养殖。与此同时,采用内塘流水养殖,将传统的一个塘改用环道式,这样不仅产量高,鱼的品质也更好。”王江泾镇农技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