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资金短缺是一个核心问题。
昨天,记者从嘉兴银监分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市通过构建商业可持续性的科技金融服务发展框架,在深化科技支行建设、投贷联动产品落地、科技金融渠道建设和功能式监管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突破,开启了科技金融改革试点“破冰之旅”,努力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科技金融“嘉兴样板”,将科技金融创新工作走到了全省前列。
机构、产品、渠道、监管四大创新
嘉兴科技金融走在全省前列
作为省级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我市以改革创新的思维,从顶层设计、机构设置、产品创新、监管创新等方面,打通关键节点,科技金融得以快速发展。
去年,我市创新出台《关于嘉兴银行业做好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打造商业可持续性的科技金融改革服务体系的目标,提出“机构改革、产品创新、渠道拓展、功能监管”等四个方面十条创新性与可操作性兼具的指导意见,推进科技金融工作向纵深发展。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科技专营支行总数达到8家,其中,嘉兴银行科技支行和农业银行科技支行已经建立适用于科技专营支行营运、完全不同于传统机构网点的独立的业务管理和绩效考核办法,免除了对存款、理财等常规银行业务的经营考核,全面剥离非科技金融业务,并将科技型企业贷款不良容忍率放宽到3%,真正做到科技专营,率先实现“持牌经营”。截至3月末,两家科技支行授信科技企业(列入科技局名单)132户,授信金额7.88亿元,贷款余额5.1亿元。
我市还以投贷联动打破现有政策限制,试点产品创新,信用贷款、创业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供应链融资等创新产品呈现扩面增量的良好发展趋势。农行科技支行与嘉兴银行科技支行首批1200万元的科技企业投贷联动产品成功落地,支持的科技型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广受风投机构青睐,先后获得风投资金1.05亿元。截至3月末,我市银行机构科技金融信贷余额已达465.75亿元,其中针对科技型企业的质押贷款余额达48.39亿元,同比增长66.57%。
渠道方面,我市目前搭建的“嘉兴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实现了科技金融服务产品与平台注册科技企业进行后台自动匹配、推荐及对接,打通线上线下服务链条,进一步提升供求对接的效率和精准度。在监管方面,嘉兴银监分局为了激发科技金融服务的活力和动力,针对科技金融专业性强、跨部门、跨领域的特点,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差异化监管理念,探索实施功能监管与开放式监管。
政策扶持、配套体系等有待提升
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将进一步加速
“与周边省(市)相比,目前我市科技金融政策扶持力度仍相对较低,尤其针对科技金融的激励措施仍待加强与明确。”嘉兴银监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例如,尽管《嘉兴市科技支行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风险补偿比例,但从撬动信贷资金角度来看,办法并未明确补偿金额的上限及具体补偿手续,对科技支行持续扩大信贷规模带来较大压力。从推动商业可持续性角度来看,办法只对基准利率发放的科技贷款进行风险补偿,而目前此项政策显然已不适应进入利率下降通道的经济金融发展现状。从引导科技企业角度来看,科技信贷风险资金池只针对于纳入科技局管理的科技企业名单,整体科技企业受益面较窄。从带动金融产品创新角度来看,对于投贷联动、知识产权抵押等高风险创新业务与固定资产抵押贷款、担保贷款等传统业务的补偿率相同,起不到差别化引导的功能。
同时,科技金融业务拓展均处于探索阶段,商业银行从事科技金融经验不足,缺乏专业力量。另外,由于科技型企业的特殊性,许多业务的担保、抵质押措施在落实上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担保、保险机构针对科技型企业缺乏有效的产品设计,与银行机构的创新产品存在不匹配的问题,银行业“单打独斗”现象仍较为明显,配套体系不足。
针对这些不足,我市银行业下一步也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举措。例如,我市将加速科技专营机构的布点,计划2016年全年至少新增3家科技专营(特色)支行,实现市本级两区的科技支行全覆盖,并延伸至县级市。同时,嘉兴银行科技金融事业部制改革工作也将启动。
我市还将加快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初步实现科技企业生命链周期信贷产品“全覆盖”,投贷联动等科技金融创新产品试点探索也将进一步加速。我市将力争年末科技专营支行(含年内新增)科技贷款突破8亿元,客户突破300户。另外,我市将集聚科技资源,搭建多方联动的生态系统。
该负责人也建议,下一步,各部门还要进一步完善科技企业数据库和科技企业风险识别机制;同时,完善政策执行标准,提高支持力度和资金使用效率;扩展风险补偿参与方,完善多方参与的风险分摊机制,以加快科技金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