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经费占GDP比重从1.7%增长到2.6%;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从9.72%增长到37.74%;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54件增长到7.21件;
……
这是秀洲区“十二五”期间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进步。数据背后的抓手是什么?
从省级工业园区到省级高新区,再到国家级高新区,秀洲区十年磨一剑,站上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特色产业创新的高地,实现完美蝶变。“国字号”高新区如何炼就?
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自加压力,提出到2020年整体实力位列全省国家高新区前三、全国前五十的目标。秀洲区如何同自己赛跑,与同类高新区竞技?
从“招商”到“挑商”
以光伏为代表的高新产业集聚发展
位于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内的浙江瑞翌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光伏装备制造企业,今年前4个月销售收入达到3500万元,是去年同期的3倍,预计全年将突破1.2亿元。
瑞翌新材料两年成就亿元企业神话,跻身省成长型科技型百强企业队列,成功挂牌“新三板”,靠的正是国际领先的金刚线产品。而两年前项目落地时,还没有盈利。
秀洲高新区招商局蔡晓华看重的就是这个项目的创新性:“瑞翌新材料生产的金刚线能替代传统产品,在环保上和技术上有所突破。”
秀洲高新区自2012年启动省光伏产业“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点以来,参照光伏产业链全景图,从“招商”到“挑商”,引进了一大批光伏高新产业。其中,上澎太阳能是薄膜太阳能领域佼佼者,旭科柔性光伏新材料行业领先,元润科技则打破日本三洋技术垄断。
在秀洲区科技局江韦国的记忆中,早些年,秀洲光伏企业大多只生产太阳能电池的某个产品或组件,聚集在产业链一个环节,如今,这里形成了覆盖光伏产品、生产装备制造、太阳能发电运营维护等的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
现在业内人提及光伏,首先想到的是嘉兴秀洲。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光伏产业只是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高新产业集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秀洲高新区通过“内外并举”、“资智双引”等方式不断引进优势项目,大力扶持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激发区域创新驱动能力,在经济新常态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2015年,这些主导产业的产值占比已超过园区总产值的50%。
从孵化器到联合创新平台
科技创新载体日渐多样
今年初以来,浙江鉴衡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志文时不时会来到嘉兴光伏科创园查看公司装修情况。再过几个月,公司将搬迁至此。这是一家光伏发电项目标准制定、检测、认证、验收的企业。入驻光伏科创园后,不仅能进一步拓展公司功能发挥的空间,提供公共检测认证服务,还将成为光伏产业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秀洲光伏小镇的创建将光伏产业发展引向纵深。据嘉兴秀湖光伏科创园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斌介绍,小镇将以光伏科创园为主体,打造一个“政产学研金介用”联合运作平台,引进权威科研机构,强化公共检测认证服务,发挥产业基金导向作用,针对一些具有发展前景的光伏技术,进行联合攻关。
目前,秀洲高新区光伏科创平台已有4家光伏产业领域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光伏小镇正加速建设,希望通过5到10年努力,形成全国光伏产业重要科创基地、全国领先的光伏新技术研发基地。
日前,新南威尔士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嘉兴)光伏联合创新研究院、朗新—新耀新能源、索罗威新能源等项目已签约入驻光伏科创园。
近年来,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不断引进和培育各类创新平台载体,集聚形成了以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生辉照明装备电子研究院为代表的一批企业研发平台、以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为代表的一批泛孵化器、以长三角(嘉兴)纳米科技产业发展研究院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公共技术服务能力的创新载体,创新平台体系日益完善。
集聚创新要素 备齐政策工具
硬件软件补齐短板
“十三五”时期,中央确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排在首位。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群,都在全力建设自主创新高地,嘉兴作为长三角城市群重要节点,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补齐了嘉兴平台上的短板。
今后,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在引领嘉兴创新和经济转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在秀洲区区长吴炳芳看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一是要筑大的好的高的平台,二是要引好的项目及跟项目相适应的人才。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秀洲区已经有国家级高新区这个平台,但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还不够多、具有原创能力的研发机构还不够多、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还不够多、孵化平台的特色和服务功能还需完善、科技金融服务还有待提升。
有什么短板,补什么短板。吴炳芳表示,对照短板,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着手。“硬件上,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加大培育和引育力度,软件就是要把整个服务体系、政策制度制定好。”
吴炳芳将高新技术企业、原创研发机构、创业创新人才等称之为“高新区的创新要素”;把财政政策、科技金融服务等称之为“科技创新的政策工具”,他表示,只有这些短板补齐了,那才是真正的高新区,才是名副其实的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