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借校办学,师生益勤。树德兼育能,砺学更砺行。教研聚智慧,课改无停时。可以育伟才,励雏鹰。无急功之烦躁,无利禄之劳形。西南联大舍,晓庄师范村。世人云:静庐必名!”
静庐——这是浙师大附属秀洲实验学校师生给学校起的别名,透着一股安静优雅的人文气息。今年9月,开学已有两年的“静庐”要搬到新校址了,附校老师自创了上述这首《静庐铭》以励人心,以志光辉岁月,而这两年来的美丽蝶变也让师生们历历在目。
2014年9月,浙师大附属秀洲实验学校借地开班办学,揭开了她两年不同寻常的办学序幕。面对硬件条件上的种种困难,附校老师视从业为创业,响亮地喊出了“让改变发生”的豪言壮语,也冷静思考了“要培养怎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本原性问题,明确了“基础教育要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基本教育理念,提出了“种树培其根,育人固其本”的固本教育观,构建了德、能、知、行四个维度的固本教育课程体系,确定了“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德能兼备的合格公民”的育人目标,明确了基于实践取向的“三课协同”(课程、课堂、课题)和以教师发展带动学校发展的行动策略。
两年来,对于附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家长说:我们没有选错学校;面对丰富的校园生活,学生说:我们喜欢这所学校;融入社会,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社会百姓说:这是一所充满活力的学校。
两年来,市图书馆、新华书店、江南摩尔、八百伴——学校的“公益书签”传递着附校的社会担当;长虹桥上、桃花丛中、银杏树下、茅盾故居——走学课程让学生经历了不一样的学习历程;玩黏土、骑独轮车——30多门拓展性课程为学生打开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另一扇窗。市教育科研基地、区教科研一类标准学校、市德育精品课程一等奖、区综合考核二等奖等诸多荣誉见证了附校的成长与收获。
蝶变关键词:
育人固本的理念。
浙师大附属秀洲实验学校坚持回归教育的原点,尊重两个规律,即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全面关注人的发展,以“为幸福人生奠基”为核心教育理念。育人形同种树和开源引流,古书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唐魏征《谏太宗十四疏》)基础教育要为每位学生将来适应社会打好扎实的底子,这是学校“固本教育”(种树培其根,育人固其本)的内涵所在。
围绕“品德为先,能力为重,健康为要”的办学思路,附校以“树德,育能”为目标,以“尚德、尚能,砺学、砺行”为校训,努力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德能兼备的合格公民,“固本教育”引领每一位师生“向下扎根,向上发展”。
蝶变关键词:
爱与责任的情怀。
“教育无他,爱与责任”是附校所有老师对教育最朴素的理解。教育的真谛在于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育人的关键在于责任,“责任远比能力重要”,有爱心,负责任是每一位附校老师应有的职业情怀。
教师节,附校老师们在鲜红的国旗前庄严宣誓:做“四有”好老师。多少个双休日,附校老师不厌其烦地将利用休息时间制作的助学视频发到网络平台,提醒学生及时下载学习。多少个节假日,附校老师放弃了休息时间,撇下家中幼儿,与家长和学生促膝交流。“教育即服务”,老师们以服务的理念做教育,从教育的视角做服务,精细和人文的服务赢得了家长的普遍支持。
蝶变关键词:
“生态化”课程的惊喜
丰富多彩的课程是将学校教育理念转变为现实的优质载体,它们带给学生惊喜与快乐的同时,更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成长必备营养,并已经成为学校“深根固本”的基石。
附校的生态化课程五育并举。如综合性课程“走学的力量”,以广阔的视野,整合提炼区域优质资源,以滋润学生的身心发展。该课程现已经形成四个系列,分别为:“嘉禾大地”、“浙江精神”、“中华文明”、“全球视野”,每个系列精选四个代表性的人文景观,以走学为载体,进行体验、合作、探究三种不同形式的学习,强健人的体魄,更坚强人的心灵。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喊出了“用脚步丈量祖国,用行动关爱家乡”口号,走到哪里,附校学子的良好素质便展现到哪里。让路人驻足的,不仅是一群现代学子,更是一群自强不息的少年。
附校以区域优质自然和人文资源为依托,同时发掘教师各自特长特色,共开设了34门拓展性课程,在“生态化”课程学习中,学生的自信在增长,师生间的感情在滋长。
蝶变关键词:
“点燃”智慧的小组合作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效率本质上是提升学生课堂的生命质量。附校以“小组合作”为抓手,积极推进课堂转型。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讲台不再是教师的舞台,而成为学生个性展示的空间。讲台更多的时间是被学生“占据”着,他们思考着、讲述着、聆听着,个体智慧最大程度地被转化为集体智慧,集体智慧同时弥补着个体的不足。
小组合作学习,以一根“火柴”的力量,“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把”,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自我价值实现的平台与空间。在小组内,每位成员都有自己的“讲台”和“听众”。
蝶变关键词:
与众不同的校园生活
现代学校应该有能力为学生提供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对此,附校提出的目标是:若不是浙师大秀洲附校,你不会有这样美好的经历。附校提出的希望是:我们学校的学生,每天都生活在幸福之中和对生活的期待之中,让校园成为学生最大的期盼。
目前,附校已经形成有自己特色的“阅读节”、“文化节”、“体育节”、“科技节”这四大节日。两年间,历史课本剧表演、爱国诗文朗诵、英语课本剧表演、水火箭制作、机器人比赛、手语学习、环湖越野跑、裹粽子包饺子、百家宴庆生、一起寻找爱、告别童年最后的“六一”、母亲节感恩父母、送旧迎新“我会牵着你的手”、国学经典诵读、美丽书签制作……太多美好的活动早已成为师生终生难忘的经历,太多的努力与精彩,伴随着欢笑与泪水,都化成全校师生生命中值得铭记的篇章。
两年来的披荆斩棘,一群人的筚路蓝缕。借校办学的困难,更见证了浙师大附属秀洲学校全体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理想的执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今年下半年即将搬入新校,全体教师将继续以厚德载物、春风化雨的教育担当,不断提升自我,让校园变成学生最安全、最温暖、最充实的精神家园。
静庐即将破茧,破茧方能成蝶,成蝶方能翱翔于天地间。
□图片由浙师大附属秀洲实验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