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洲名人
“棠梨花开殡宫寂,脉脉香魂照月魄。风凄露冷土一杯,传自前朝秀女迹。高皇提剑定吴中,此女选入明光宫。皇孙继立位司正,碧槛青疏被春风。朝朝暮暮昭阳院,承恩时见君王面。红叶何心出御沟,富贵天家自堪羡。一旦燕子来京畿,金川门破烟焰飞。三千粉黛泣无主,杜宇声声魂不归。内侍传喧夜歌舞,赵女燕姬好媚妩。可怜不是旧时人,一派笙箫泪如雨。玉颜少小浣沙溪,钿军岂意来璇闺。欲生不生死不死,家乡一望悬云泥。啼眉慵髻暗凄恻,静锁长门列金戟。当时女伴更何人,宝带锦衣头已白。南内无从问故君,得归忽荷新皇恩。伤心不忍道昔日,回首恐见苍梧云。苍梧云深空郁郁,剩粉残脂亦消灭。月明何处景阳钟,泉夜茫茫总呜咽。墓门青草还芊绵,松钗零落埋翠钿。寒鸦绕树自来去,令人却忆建文年。”
这是清代嘉兴籍诗人严光禄写的一首诗,题为《秀女坟》。诗中简洁地陈述了一位“前朝秀女”一生的经历:明太祖朱元璋挥剑夺取吴中地区时,看中了一名女子,后来把她收入了宫中。朱元璋的孙子惠帝(即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后,这名秀女成了宫正司女史——宫中执掌文书、记功过的女官,并时时能与这位年轻的帝皇相处在一起。可是,好景不长,惠帝的亲叔叔“燕子”(即燕王)朱棣攻陷了都城南京,将惠帝推下了龙椅,自己登上了宝座面南称帝,年号永乐,史称“明成祖”。永乐帝上台后,为巩固自己的皇权,肃清宫中异己,便将侄儿宫中原有的嫔妃、女官、宫女等一股脑儿地清扫出宫。鬓发微白的女史回到了故乡,并随着岁月老去,终成一抔黄土。
诗中的这位秀女姓黄名婉,她是明代嘉兴府永乐乡列字圩杨家村(又名魏塘湾,今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长虹村)人氏,其父名叫黄承生(一名永)。那黄承生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村农,因而黄婉从小就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甚至连最起码的家庭教育也没有。但据传闻,黄婉自幼便敏慧异常,未及笄就已通诗礼、善文词,名声远近皆知。入选秀女后,由于种种原因,黄婉并没有幸运地成为朱元璋的嫔妃,直至建文朝时才成为一名女史。成为女史后的黄婉,虽能与建文帝朝夕相处,但终究没有被册封为嫔妃,实属遗憾。不过这样也好,没有嫔妃名头的她有幸逃过了一劫——数年后,觊觎皇位已久的朱棣攻破南京城,把建文朝时宫中的一应女眷,该打入冷宫的都打入冷宫,该发配的都发配,该充官妓的都充官妓,该打回老家的都打回老家。黄婉有幸被打回老家,并由当地官府每年给予一定的粮帛补贴,直至离开人世。黄婉去世后就葬在老家,其坟被称为“黄氏宫女坟”,又叫“秀女坟”。黄婉生前曾留下了一部诗集——《黄婉集》。作品大都是她被放归后所作,充满了对往日生活的怀恋。可惜的是,当后人发现这部诗集时,纸张已蠹蚀不全,可读者仅剩十余首。
关于这些,清嘉庆、道光年间诗人孟彬在他所编纂的《闻湖诗初钞》中有所记载:“绣女黄氏,名婉。洪武初选入宫,建文朝为宫正司女史。永乐中放归,有司岁给米帛。卒,葬杨家村。”另外,清末民初学者、诗人唐佩金在他的《闻湖志稿》中也记载道:“黄婉,明洪武中选入宫,为宫正司女史。父承生。婉有异征,幼敏慧,通诗礼,善文词。洪熙元年(1425)以年老奉勅放归,有司岁给米帛。宣德八年(1433)卒,葬秀水列字圩杨家村。有诗一帙,皆归后所作,岁久蠹蚀不全,可读者仅十余首,载在族谱。”
在上述两位诗人的记载中,有一个时间点有所相差,即黄婉从宫中被撵回家的时间:“永乐中放归”与“洪熙元年以年老奉勅放归”。这里的“永乐”不是嘉兴府的永乐乡,而是朱棣的年号(1403~1424);洪熙元年是明仁宗朱高炽(朱棣长子)的年号。那么两位诗人的记载为什么会有出入呢?这或许与当地民间的传说有很大的关联。话说朱允炆被亲叔叔朱棣赶下宝座后便神秘地失踪了。为了铲除心腹大患,免却后顾之忧,朱棣登基后便派出了大量的爪牙,四处寻找朱允炆的下落,但这些爪牙总是空手而归。那么朱允炆到底逃到哪里去了呢?据说当年他从火海中逃出时,于暗中偷偷地逃到了嘉兴,到了黄婉的家里。但由于杨家村靠近繁华而又热闹的闻川市(即今王江泾镇),极容易被他人发现行踪,于是就在黄婉的安排下,又逃到了史家村(今王江泾大坝村)翰林编修史仲彬家中。后来,史仲彬又将朱允炆护送到了别处。大概是朱棣的爪牙侦知了此事,便将史仲彬关入监狱中严刑拷打,可史仲彬至死不肯承认。而于“永乐中放归”的黄婉极有可能于此时同被押往京城受审,直至朱高炽上台后大赦天下,才再次放归故里。这或许就成了两位诗人所载年份不同的缘由吧。
黄婉死后,她的坟墓成了文人墨客凭吊的名胜。孟彬、宋景和、计楠、杨象济、唐佩金都曾为她写下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