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以来,上市公司海外并购风起云涌。中国化工拟430亿美元收购全球第一大农药公司——瑞士先正达,海航集团旗下的天海投资拟60亿美元收购美国IT分销巨头英迈,海尔54亿美元收购GE家电业务,万达集团35亿美元收购美国传奇影业,中企海外企业并购动作频频,且并购金额迭创新高。
嘉兴上市公司也纷纷把目光投向海外,寻求国际市场的发展机遇。盘点嘉兴上市公司海外业务不难发现,并购、海外建厂、参股国外企业,都已成为禾企“走出去”的杀手锏、转型升级的发动机。
“走出去”
助力上市禾企深度转型
5月6日,嘉兴上市公司恒锋工具发布公告,为拓展美国及北美市场业务,推进公司国际化进程,公司拟以自有资金200万美元在美国密歇根州设立全资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50万美元,主要从事国际贸易、修磨服务。
恒锋工具称,随着美国制造业的回归,美国汽车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公司在美国设立子公司将有利于推进公司业务在美国及北美地区的拓展,提高当地技术、产品、服务响应速度,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吸引国际高端人才,进一步推动公司美国及北美地区业务的快速增长。
同样,位于海宁的上市公司天通股份上月也发布公告称,将以现金增资方式参与投资美国DICTUM公司B轮融资,每股价格为4美元,共出资150万美元,公司持有该公司5.17%的股权。天通股份表示,本次投资有利于实现公司与智慧医疗产业链的整合,配套提供各种智慧医疗终端和设备所需要的元器件和产品加工服务,并将天通业务领域向互联网医疗生态系统深度延伸,未来公司将加速推进智慧医疗终端应用配套上游元器件战略。同时,还有利于加快公司在射频/微波器件和材料产业的发展,为公司完善整体产业布局、提升盈利能力、构建核心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
其实,嘉兴上市公司在国外设立子公司并不鲜见。巨石集团通过近十年时间,在非洲、亚洲、欧洲、美洲先后设立十几家控股型海外公司。在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诸多优势正在逐步丧失时,巨石集团通过实施国际化战略,迎来企业跨越式发展。去年,华友钴业向刚果东方国际矿业有限公司增资2.35亿美元全面收购刚果(金)PE527矿权区,并进行钴铜矿资源开发建设项目获得国家商务部核准。该项目累计投资达31140万美元,是桐乡乃至嘉兴历史上最大的境外投资项目。
相关人士表示,“走出去”发展已成为企业转移国内成熟产能、有效缓解国内资源紧张矛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有效规避国际贸易摩擦的有效途径。
海外并购迎来新高潮
禾企不当看客
数据显示,继2015年海外投资规模突破1180亿美元之后,2016年我国企业海外兼并收购继续较快增长。今年一季度,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49个国家和地区的2726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400.9亿美元,同比增长55.4%。一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总额、单笔海外并购金额以及全球市场份额均创下新高。嘉兴企业走出去的脚步也在加速,据市商务局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市新批境外投资项目20个,对外直接投资额2.19亿美元,同比增长11%。
我市的上市公司也抢抓机遇,积极通过跨境并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前不久,浙江双箭橡胶股份有限公司就完成了对澳大利亚国际输送机产品私营有限公司60%股份的收购,项目中方投资额243万澳元,折合174万美元。双箭股份是桐乡一家上市企业,注册资金3.51亿元,是中国橡胶输送带行业主要龙头企业,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澳洲、欧洲、美洲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此次并购将对双箭开拓国际市场、带动出口发挥重要作用。
不过,跨境并购也并不都是成功的,对于希望进行战略性投资的企业而言,海外投资的执行复杂性高、风险大。我市也有上市公司遭遇了海外收购的失败。
5月6日,新澳股份发布了关于终止重大资产重组的公告,宣告其终止收购境外一家企业的控股权。据了解,新澳股份原计划收购一家境外标的公司的控股权,后者创立于十九世纪后半叶,是一家拥有150多年历史的高端品质毛纺纱线制造商,主要业务为毛纺织品的生产、销售、设计研发,在全球毛纺织行业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及品牌优势。虽然筹划了很久,但是截至目前,交易双方就拟收购标的公司的整体估值、过渡期价格调整安排、拟收购股权比例及后续收购安排等核心条款,仍未能达成一致性意见。新澳股份表示,经慎重考虑,公司决定终止筹划此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相关专家表示,国外政治、法律、经济等社会环境与国内的差异是企业目前对外投资合作活动中可能面临的主要现实风险,因此,充分了解国外投资环境,并逐步提升企业自身的风险应对能力,是大部分企业的当务之急,企业自身对外投资合作管理制度与风险应对措施的建立健全,是企业需要正视并积极调整完善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