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人文秀洲  >  人物秀  >  人文轶事
百年老宅郑官房
2016年4月22日 09:35 来源:嘉兴日报 高云华 程建平 姚胜雄

   ※历史吧

    

  清乾隆五十六年,举人郑熙辞别长达二十多年为官生涯,乘着快船,沐着清风,到达民风淳朴的新塍。郑熙选址问松里,筑屋两进七间,在门楣上镌刻“清贻堂”,意为以清白贻于后人。这也拉开了郑氏家族在新塍清白贻人、读书传家的序幕。

  “郑官房”坐北朝南,南临市河,东靠谢洞里河,水路交通便利,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乡木构建筑群,河街围绕,高低错落,古朴幽静,含蓄内敛。郑官房南北长100多米,东西宽40余米,占地面积约4000多平方米。郑官房建筑群前后六进、东西四落,主要有清贻堂、燕贻堂、兰溪宅院、怀朗轩(新厅)、榆庐等院落,大小房间七十余间,挤挤挨挨。为便于族人出行,屋内建有东西两条长弄,幽静绵长。据说,当时猖狂的日寇占据新塍后,也不敢贸然闯入“郑官房”幽深的长弄内。

  这些由无数不知名的能工巧匠建造的木构建筑,木头以各种特殊的方式,结构和组接,赋予建筑以生命。让木头的年轮,跨越了生命的界限,幻化成了历史的记忆,承载着家族的梦想。

  建筑群以怀朗轩(新厅)建筑最为精致典雅,代表了“郑官房”的建筑艺术特色。怀朗轩位于院落第四进的东面,宽敞明亮。整幢建筑的门窗均有漏雕花纹,有盛开的百合,又有双鱼蝙蝠环绕的“寿”字,门上缀有彩色的进口玻璃,厚重的横梁满是均匀的花卉浮雕。

  走进屋内,你可以感觉到岁月的尘埃累积于木式构架之上,寂静中似乎可以听到这书香门第的心跳。沿着虽经历百年依旧完好的扶梯,登上荒废的二楼,看到那经历过无数郑氏族人双手抚摸的匾额与器物,躲藏在厚厚的尘埃下,无言地诉说着往日的荣光。

  事实上,“郑官房”在新塍有名并非是因为他们拥有超大的建筑群,而是“清白贻人,读书传家”的治家理念造就了郑官房历代出官员。这也是“郑官房”名称的真正由来。

  郑熙第七代郑国连老先生年过八旬,但身体依然健硕,说起家史颇有些激动。他说,小时候每逢礼拜天,郑氏族人中的小孩便需搬着小板凳,跨过门庭,穿过胡同,聚到宽敞的怀朗轩,听取郑熙第五代郑之章讲述家族历史、先人故事,以兹激励族人。如同郑熙第四代郑文恒诗中写道:“忆昔趋庭自幼时,我父切切会致词。”

  郑官房繁盛于清朝中叶。读书人骨子里固有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维,促使他们努力通过科举,投身官场,从而实现救济苍生、服务黎民的人生抱负。“郑官房”涌现了多位清朝官吏。道光十四年,四十二岁郑凤锵高中举人。他久居新塍,少小时即留意于掌故之学,关心乡里历史人物和典章沿革。为官后,在今天的开化一代勤政为民。郑凤锵最大的贡献是编著了新塍镇第一部志书《新塍镇志》14卷,详细记录了上下数百年新塍疆域沿革、风俗变迁、祠宇兴废、宦官政绩、儒林词章。郑氏后辈有郑折三(《光绪新塍志》),包括著有讴歌新塍风情诗作《新溪棹歌》百二十首和《新溪杂事诗》、《新溪棹歌》(稿本)的郑镰、郑纶章、郑之章等都出自郑官房清贻堂。知名女诗人郑静兰以《蕉桐集》名噪嘉湖,绍兴秋瑾、石门徐自华都曾奉诗求见,执弟子礼。此外,光绪举人郑文同、郑宝锴、郑惟章、郑其章、郑彤华、郑衔华等,均担任官职。于是,新塍镇百姓将位于中北大街85弄的建筑群称为“郑官房”。

  其实,新塍郑氏一族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并没有官居高位者,世人所称颂的是他们以强大的爱国济世势能,一代又一代,投身于历史洪流之中,不断求索的精神。

  如今,坐落在陆家桥北畔的“郑官房”依然呈现在世人眼前。它始建于兴盛的乾隆朝,映照了太平军乱的战火,经历了日寇1938年纵火的劫难,历经七世,两百余载。解放后,由于郑家族人多分散他地,清贻堂、燕贻堂、兰溪宅院、怀朗轩(新厅)等均闲置。此后,由于年岁渐长,风雨侵蚀,许多百年老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加之居住的人多杂乱,每家各自为政,原本通畅的东西两弄被垒起了好几堵墙,加装了好几扇门,偌大一个鲜活错落的“郑官房”,渐渐变得凌乱破旧,静默于流淌不息的市河畔……

标签:人文 责任编辑: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