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嘉兴新居民邵紫燕的故事传遍了微信朋友圈:这位21岁的双胞胎母亲因妊娠急性脂肪肝引发多种疾病而生命垂危,在人生的终点,家人毅然做出了一个“最美决定”——将有用的器官捐献给需要帮助的人,用这种方式延续小邵的生命。目前,已经有4名病人因器官移植而获救,2名病人重见光明……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性的温暖却可以无限传递。当邵紫燕的生命走到尽头,她与家人的“最美决定”却给素不相识的人以“生的希望”,也赢得了无数网友的舆论力挺。微博上、微信上,到处都是人们点赞的爱心:“这家人是舍己救人的英雄!”
看到邵紫燕,让我想到了海盐少年夏梦伟。同样是95后年轻人,当生命被命运无情定格,他们让有限生命在无私奉献中无限升华。因为器官捐赠,他们延续了生命,更延续了美丽。公平地说,生活中的他们和我们一样平凡,但是这种奉献自己的壮举,却足以让我们仰视。
看到邵紫燕,让我想到了平湖保安郑菊明。同样是身患重疾、命悬一线,但是,面对他人的痛苦与困顿,他们都选择了奉献自己、成就他人。在他们身上,我们看不到陌生人社会“以邻为壑”的自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精明,有的只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公民意识和人道精神,也难怪有网友称赞邵紫燕“延续的是生命,更是带着人性温暖的正能量”。
著名学者崔卫平说过:“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从夏梦伟到邵紫燕,再到郑菊明,这些“最美嘉兴人”以自己的行动给当今社会不断出现的道德考问交上了一份完美答卷。而众多网友对这些凡人善举的点赞与力挺,更让我们看到了一种价值观的回归。这足以让我们欣慰:谁说真善美在今天是稀缺品?谁说正能量不是网络时代的“主流”?
诚如培根所言,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筑牢“两美”嘉兴的道德根基,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的成长”。希望在像邵紫燕一样平凡却充满爱心、勇于奉献的人们的精神感召下,会有更多的嘉兴人行动起来,把“最美”的正能量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