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原生态,传承百年民俗的“集结号”
2016年4月11日 08:21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蒋彧淼 通讯员 郑书飞

——2016年中国江南网船会现场侧记

 


  
  ■摄影 记者 冯玉坤 通讯员 马国海

   暮春时节,在王江泾镇莲泗荡风景区,荡内,旗幡招展;岸上,人头攒动、歌舞吟唱;庙内香客接踵而至,浩浩荡荡的民俗表演队伍串联起广场内外的欢乐……4月8日,2016中国江南网船会在莲泗荡风景区开幕,来自江、浙、沪、皖的130多个社团参加。网船会,以其原生态的形式再现水乡民俗盛景,凸显了民俗旅游的魅力,吹响了一场传承百年的民俗“集结号”。

  代代相传的是情结与传承

  暮春的清晨,空气中还弥漫着丝丝凉意。早上6点整,来自苏州同里镇45岁的蒋雪珍带着一家老小,跟随沈氏堂门公子社的族人们一起驱车赶往莲泗荡。

  “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来了,从懂事起,每年到这边来参加网船会已经成为一种比过年还要隆重的习俗。小时候,提前几天就会跟着家人开着船来参加网船会,虽然那时我还不明白这其中的意义,就是觉得像过年一样热闹,特别开心,长大后,渐渐地已经成为一种信仰。”蒋雪珍告诉记者,他们祖祖辈辈都是渔民,对于庇佑渔民的灭蝗英雄刘承忠将军有一种崇敬之情。现在村里的大部分年轻人都已经“洗脚上岸”,有的去工厂上班,也有的自己做做生意,仍有不少老人还是保留原来的习俗,过着住家船的生活,因此,祈祷家宅平安成为不变的主题。

  过去,江南一带以渔业为主,每年清明前后,为了祈求渔业丰收,江、浙、沪、皖一带的百姓都会自发地摇着丝网船汇聚到刘王庙。虽然时过境迁,但每年在固定时间,祭祀赶庙会,已经成了不少渔民和信徒的习惯。祈祷的内容也从过去祈求渔业丰收渐渐变成了祈求全家平安。“作为祈祷家人安康、家宅平安的一种方式,全家人都非常重视,每年都是提前好几天准备好祈福用的各类物品,这也代表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憧憬。”来自上海青浦的渔民蔡金根说,“不管是坐船还是乘车,不管是工人还是渔民,不管是祭祀还是祈福,对于英雄的敬仰之情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来参加网船会这一传统习俗也将代代相传。”

  口口相传的是亮点与发展

  作为今年网船会的新增项目,首届刘王祭祀仪式在8时30分正式开始,敬鲜花、放贡品、诵读祭,身着红、黄、绿等各色服装的社团成员们站在各自的牌匾身后,神情坚定而严肃,其中13个社团代表一一上台祭祀,一切仿佛穿越到数百年前隆重而又传统的祭祀大典。

  “我出生在刘王庙附近的村庄,这样大场面祭刘王的场景已经几十年没有看到了,网船会注重原生态,原汁原味的意味越来越浓了。”今年70岁的村民王松林告诉记者,“很多流失了的传统节目这些年也都陆续重新亮相,像今年在刘王庙内的广场和亲水平台各搭一个舞台,分别开展不同的活动,这样的方式就挺好的,既避免了因人流量过大导致拥挤,也可以让我们自主选择喜爱的节目。”

  近年来,为了保护好网船会这一江南水乡特有的文化景观,王江泾镇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建造了刘公塔、九曲廊桥,扩建了停车场,迁建了娘舅庙,新建了祭祀前殿等。下一步,王江泾镇党委、政府将围绕打造“中国智能家居城、江南湿地生态城、浙北运河旅游城”的总体目标,全面实施“一区一带、一路一园”工程,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湿地资源,突出运河、田园、生态、文化特色,以莲泗荡景区、古运河“一寺一桥一街一会”为重点,串点成线,打造5公里范围的景观文化旅游带,使其成为申嘉湖高速黄金旅游带上的重要节点。

标签:网船会 责任编辑: 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