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清明节前后,江南网船会千帆竞渡、锣鼓喧天。临近清明,王江泾镇民主小学五年级学生顾雨轩便开始早早准备,用笔和相机记录这一流淌着的运河民俗。从2010年开始,每逢江南网船会,民主小学都会组织学生参与其中,实地了解和感受这场“水上庙会”,并把了解到的内容写成实践报告,从而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社团巡游、文艺表演、船民祭祀、“踏白船”表演赛……作为江南唯一一处水上庙会,江南网船会每年都会在王江泾镇莲泗荡风景区隆重举行。几年来,网船会以传统韵味和独特魅力吸引着来自江浙沪的数万民众竞相参与,可以说,这是一场壮观的水上民俗盛会,也是一幅传承百年的水乡文化素描。
流淌着的运河民俗
如今,一年一度的网船会在当地已衍变为渔民和船民的节日,江南各地也相继建立了相关的民间社团,每到网船会期间,这些社团便成群结队,自发到网船会现场,进行原生态民间艺术表演,这其中便有舞龙、舞狮、打腰鼓、扭秧歌等民俗表演。因此,网船会也是各地渔民技艺大比拼的时候。
无疑,广大民众在莲泗荡载歌载舞地进行表演,除了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外,还具有娱乐休闲、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功能。伴随着知名度的提升,很多已经流失的传统节目,如“扎肉提香”、“打莲湘”、“踏白船”等再度回归人们的视野。初步数据显示,每届网船会期间,省内外有110多个社团组织、10万多民众前来参与。
随着公路建设,渔民上岸,莲泗荡水域实行交通管制等情况,网船会曾遭遇“有庙会无网船”的尴尬。随后,王江泾镇立足“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思路,因势利导,努力挖掘和弘扬民俗文化的精华。从2009年开始,这场原本由民间自发组织的水上盛会转变为政府主导的大型民俗活动,知名度和影响力随即进一步提升。
“网船会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既是旧时江南渔民生活的缩影和记忆,也是渔民精神文化活动及宗教祈福的展现和传承。”王江泾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网船会已从省级提升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历年各种民俗表演,到近年来《刘猛将传奇》的创作演出,网船会的文化内涵得到了很好的挖掘和传承。
水上盛会的守望传承
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文化,让网船会的传奇继续书写新故事,王江泾镇当仁不让。近年来,王江泾镇注重挖掘和弘扬民俗文化的精华,使网船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焕发时代活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如今,“中国·江南网船会”已连续举办多届,网船会已成为王江泾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2011年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去年,刘王庙获得全省民间信仰活动场所首证后,我们一方面充分发挥管理组织作用,加强民主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场所管理制度,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同时,进一步深入挖掘民间信仰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引导社团组织和广大民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嘉兴市莲泗荡风景区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忠表示,以莲泗荡风景区为依托,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并借助相关大型活动的举办进一步扩大网船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王江泾镇民主小学,就在莲泗荡风景区不远处。在这所规模不大的学校里,历时多年,以当地特色民俗——江南网船会为核心,师生们一起编写了一本乡土教育的校本教程,将当地的乡土民俗守候和传承了下去。这本乡土教程——《流淌着的民俗文化——江南唯一的水上庙会网船会》,共有1.2万多字,分为源远流长的网船会历史、流淌着的民俗文化——网船会、水乡风光——莲泗荡景区等3个单元,每个单元后面都设置了“实践园”环节,让学生们在学习的同时可以不断补充进新体会和新内容。
“对于父辈们来说,网船会是一年里比过年还重要的盛会,但对于当地孩子而言,除了这是一场热闹的庙会外,对它的历史渊源大多不清楚。” 民主小学校长卜惠珍表示,学校有责任让孩子们了解全面、真实的家乡,因为只有知家乡,才会爱家乡。从2010年开始,每逢清明中秋前后的江南网船会,民主小学都会组织学生参与其中,并确定一个主题,让学生们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全面了解网船会,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自己家乡的风俗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