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物管行业遇发展"瓶颈" 我市7大对策寻破题之路
2016年3月16日 08:49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迟伟涛 通讯员 谢佳萍

  本报讯 今年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势必是不平静的一年,对物业管理服务行业来说也同样。我市物管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也逐步进入“调整期”,物业企业已然面临着必须转型升级、寻找破题之路的局面。

  记者从上周召开的市人大听取嘉兴市贯彻执行《浙江省物业管理条例》情况汇报会议上获悉,为了促进物业行业发展,更好地发挥物业管理服务民生的作用,我市将在加大行业扶持力度、规范物业管理完善市场竞争、加快全市统一的物业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做出努力,此外或将考虑对物管工作进行立法。

  物管行业发展遇“瓶颈”

  据了解,目前全市物业服务企业共356家,其中一级资质6家、二级资质21家、三级资质274家、暂定资质55家;市区物业服务企业共174家,其中一级资质4家、二级资质9家、三级资质139家、暂定资质22家。

  至2015年底,全市物业服务企业主要从业人员3.28万名,企业营业收入10.84亿元,其中市区物业服务企业主要从业人员1.72万名。

  市建委主任李国明介绍,总体而言,物业服务企业规模、经营业绩及在管项目资产总额等每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物业管理项目,多个项目被评为国家、省、市级物业管理示范项目,带动了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虽然发展迅速,但是总的来说我市的物管服务业仍处于发展初期,整体抵抗风险能力较弱。该行业存在的问题较多,如龙头企业缺乏,服务区域范围不大,高资质企业不多,多数企业无法获得规模效益。而且,向老旧小区提供物管服务进展缓慢,老旧小区物管服务长期管理主体缺乏。

  “较多小区存在物管服务费收取难的问题,尽管物业公司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但这样存在成本高、周期长、涉及案件多、立案难的问题。”绿城服务集团嘉兴区域总经理张明表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物业服务企业的运营成本逐年提升,不少企业不得已通过减少服务人员、降低服务标准来维持经营效益,进而导致了质价不相符,行业进入恶性循环。

  同时,我市物管服务业在提供知识性、技术性等高端服务方面的能力弱,行业总体技术水平不适应城市综合体,随着超高层建筑和智能化建筑等大量出现,人力资本缺乏,企业实力不强,行业转型升级很难。

  或将考虑对物管工作进行立法

  据了解,近些年来,为了促进“理念先进、内涵丰富、竞争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物管服务业快速发展,我市认真贯彻《浙江省物业管理条例》,积极落实建章立制,先后出台了《嘉兴市区物业管理实施细则》等18个文件(其中8个文件已废止),对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物业“两金”管理、物业使用与维护、纠纷处理等方面作出了规定,为规范物业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

  除此之外,在规范市场准入,强化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监督管理;逐步强化物业“两金”管理,缴存和使用规范有序;加强对业主大会工作指导,发挥自治管理作用;积极推动“互联网+”时代物业转型,创新服务理念;重点推进物业“提升一批”,促进楼宇经济提质发展等方面,我市也开展了相应的工作。

  李国明表示,为更好地发挥物业管理服务民生的作用,实现建立一个内容全面、结构合理、科学规范、特色鲜明、卓有成效的物业管理市场监管体系的中长期目标,建议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对嘉兴市物管工作进行立法。

  7大对策寻破题之路

  记者了解到,今年2月下旬,市建委曾协助市人大城建环资委对嘉兴市贯彻执行《浙江省物业管理条例》情况进行了调研,经过与三区物业主管部门、街道(社区)、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部分人大代表和相关部门的座谈,进行问卷调查及实地考察,详细了解并梳理出了“物业服务指导价格偏低及上调困难、物管服务业税率较高、物业服务‘三难’(收费难、停车难、执法难)突出”等目前物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目前物管行业存在问题,李国明提出了7个方面的建议:参照省内其他地市做法,成立专门的物业行政管理机构,抓紧研究健全物业行业管理模式;建立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细化服务标准,提高服务透明度;加大行业扶持力度,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建立多项机制,解决日常管理难题;规范前期物业管理,完善市场竞争规则;加快落实物管服务纠纷处理机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加快全市统一的物业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记者了解到,今后我市将通过建立信用体系,提升业主对物业服务的自觉参与意识,逐步建立包括企业诚信档案、项目经理、前期物业招投标等管理的全市物业综合管理系统,强化日常业务的运作审批及事中事后监管,提升整体物业管理水平。

标签:嘉兴 责任编辑:林越琪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