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人文秀洲  >  人物秀  >  人文轶事
清代诗人医家余楙
2016年2月26日 10:34 来源:嘉兴日报 梅晓民

  
  ※秀洲名人

  同颖堂书画记印章

  《推拿述略》

    

  余楙(1836-1894),一作余懋,字啸松,原籍为新安休宁洽舍村(属古徽州地区),因长期寓居梅里(嘉兴王店镇),也可算是半个王店人。洽舍村位于白岳山麓,故余楙将自己的室名和书名均取为“白岳庵”。

  余楙出生于新安行医世家,先祖曾在乾隆朝任御史,自祖父余佐瑶起始习医经商,父亲余圣本(号恕堂)为新安名医,擅长妇科,闲暇时经常把玩金石书画。余楙自幼得其真传,医术更在其父之上,旁及诗词篆刻,多才多艺。编撰有《白岳庵杂缀医书四种》,其中《牛痘要法》、《方解别录》、《万选良方》为余楙所撰,《洄溪秘方》则辑自江苏吴江徐大椿的《洄溪医案》。为行医经商方便,父亲带着余弼、余赞、余质、余楙四个儿子寓居浙江仁和(古代属杭州府治),后又迁至梅里。余楙也随父兄长居梅里。咸丰六年(1856),余楙回故乡休宁完婚后仍在浙西(包括现在的杭嘉湖和苏南一带)习医、游学,曾充任幕职。因长期跟随父亲,余楙耳濡目染,学识广博,通医方、精赏鉴,篆刻、诗文俱佳。著有《白岳庵诗话》二卷,书中记述的都是梅里诗人事迹,特别是记述沈爱莲纂《续梅里诗辑》和《续梅里词辑》事写得非常详细,此书后入选《清史稿·艺文志》。

  在篆刻艺术方面,余楙编撰有《续三十五举》和《铁笔十三法》各一卷。他在《续三十五举》序中说:“元代篆刻家吾邱衍的《学古编·三十五举》博览群书、精密详尽,受到众多篆刻家的尊奉。后来明代篆刻家何雪渔和清代金石学家桂未谷分别有增补,而今我取鲜见的事例再作增述。”笔者曾在网上看到一枚印文为“同颖堂书画记”的印章,根据四周边款得知,这是余楙在同治七年(1868)秋天寓居平湖芦川镇时所治:“戊辰十月,客芦川,时篱菊未残,坐花香酒气中为倜卿马文治印,用充文房即祈正篆。落款:啸松。”马倜卿即《当湖外志》的作者、平湖芦川人马承昭,字倜卿,清代学者、诗人。同颖即马氏的祖居“嘉禾同颖”。这枚印章刻法老到,刀随笔意,不经意间透出许多金石韵味。马承昭曾为余楙的《白岳庵诗话》作序,而余楙为之治印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梅里志》是一部记述王店镇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的志书,从后晋天福年间王逵辟镇至清朝末期,跨度达一千年之久。先由杨谦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编纂,嘉庆中期李富孙作补辑,余楙在光绪初年续补成十八卷。

  在医学方面,余楙还著有《推拿述略》一书,专述小儿疾病的推拿治疗。虽仅两千余言,但言简意赅,图文并茂,独具特色。余楙在书中提出并论述了不少学术思想和观点,如注重温补凉泻的不同手法和功用,视病情轻重酌量为之,不独用推拿,亦并用灸法、中药等,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余楙还不拘泥成规,在书中对夏氏的《幼科铁镜》做了大量的勘误纠谬,并删繁就简,择其简单易行的方法,使推拿手法更加简明实用,易于操作。《推拿述略》丰富和发展了小儿推拿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推拿方法的普及运用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是我国中医针灸推拿学科中的宝贵遗产。

  余楙的儿子余霖虽然没有继承父亲的医业,却也编纂了八卷《梅里备志》作为《梅里志》的后续存世至今。

标签:人物 责任编辑: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