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十二五”时期,嘉兴港获得迅猛发展,不仅码头泊位建设一直保持高强度,货物吞吐量更是屡攀高峰,为全市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十三五”时期,嘉兴港将如何进一步做优做强?记者昨天从市港务局获悉,嘉兴已绘就“十三五”时期的港口发展新蓝图,到2020年,嘉兴港货物吞吐能力将突破1亿吨,在发展上也将更为集约化,更加凸显质量与效益。
2015年,嘉兴港克服宏观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多措并举推动全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2.8万箱,同比增长6.2%,增幅居全省沿海港口首位,其中完成外贸集装箱36.9万标箱,同比增长9.8%。
增速背后是许多可喜的发展变化。去年,嘉兴港新开通了至大连港、绍兴内河港等航线,目前全港集装箱航线达21条,月均航班达200艘次,集装箱的辐射腹地由传统的杭嘉湖平原向省内的浙中、浙西及江苏、安徽南部拓展。此外,积极发展海河联运。目前,全港海河联运内河集装箱航线已开通至富阳、长兴、绍兴、德清4条航线,全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2万标箱,同比增长超100%。新增长点也开始涌现。嘉兴港积极推动独山港区集装箱业务规模化运作,到洋山港的“独山快航”航班从每周三班加密至每周九班,带动该港区全年完成集装箱量16.6万标箱,同比增长73%。
不仅是2015年,整个“十二五”期间,嘉兴港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条件、独特的集疏运优势、发达的腹地经济,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数据显示:“十二五”时期,嘉兴港累计完成港口基础设施投资77亿元,较“十一五”增长70%;吞吐量屡攀高峰,年均增幅位居浙江沿海港口首位;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成为浙北地区化工新材料、临港电力、临港物流、临港装备和机电制造产业集聚区,港产形成良性互动。
在此基础上,嘉兴已绘就了“十三五”时期的港口发展新蓝图。未来五年,嘉兴港港口建设要实现“码头泊位成百上亿、生产指标三个翻番”。其中,“成百上亿”是指“十三五”期间,嘉兴港建设投资超过100亿元,外海内河生产性泊位数达到140个,全港码头年设计吞吐能力超过1亿吨。“三个翻番”,即到2020年,货物吞吐量达到1亿吨以上,比2015年翻一番;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50万标箱,比2015年翻一番;海河联运集疏运量达到3000万吨,比2015年翻两番。在蓝图的实现过程中,嘉兴港将更加强调港口发展的集约化,以加快构建质量效益型港口。
体现在港口定位上,嘉兴港将继续坚持以“三个最佳”为定位,加快港口转型升级。“三个最佳”,即融入全省港口一体化,打造海河联运“最佳特色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最佳产业港”、服务宁波舟山港及上海港“最佳合作港”。市港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更好地实现“三个最佳”的定位,“十三五”期间,嘉兴港将继续加快海河联运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黄姑塘支线、海塘支线等连接嘉兴港的内河航道改造,全面破除海河联运“最后一公里”卡点;加快建设乍浦港区二期、独山港区Ⅱ区等内河作业区,构建“六纵、一横、多点”的海河联运网络,形成三大港区海河联运全面运行格局。同时,加强集装箱泊位建设,提升集装箱喂给能力,打造宁波舟山港、上海港的重要海上集疏运通道;适应腹地化工产业、交易市场发展需求,重点发展公用型、专业化的液体化工泊位,做大港口化工物流业。
在港口开发上,嘉兴港将通过坚持“公用专业优先、国有资本优先、产业发展优先”的开发导向来实现港口资源配置的集约化。在码头建设上,“十三五”期间,嘉兴港将新建成外海码头泊位16个(万吨级以上14个)、内河码头泊位52个,新增货物吞吐能力3866万吨,其中以独山、海盐港区为开发重点。同时,嘉兴港还将加快岸线利用管理机制、审批管理、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建设嘉兴港生产指挥系统、EDI系统、电子口岸系统,打造“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平安港口”。
在港口功能提升上,嘉兴港将更加强调港产、港城、产城的联动发展。以全省港口资源整合为契机,整合发展平台、国有资产和资源要素,加快港口基础设施配套。同时,嘉兴港将更加注重引导三个港区进行合理布局和分工协作。独山港区,主要推进其成片开发、规模经营,重点发展集装箱、石油化工品及煤炭、粮食等大宗散杂货的专业化公用码头,为独山综合物流园区、化工园区发展提供支撑。乍浦港区,对已建码头进行功能调整和货种优化,提升集装箱和液化品中转能力,保障后方化工新材料园区及交易市场建设。海盐港区,则要加快万吨级码头集群的建设,支撑后方临港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