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2015年市区环境空气优良率64.4%
2016年1月14日 09:42 来源:南湖晚报 晚报记者 朱 政 通讯员 蔡华晨 俞佳丽

  昨天,记者从市环境监测站获悉,2015年嘉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数据已经出炉,去年嘉兴市区环境空气优良率为64.4%,优良天数233天,优级天数从2014年的39天增至42天,重度污染天数从2014年的7天下降至4天,PM2.5年平均浓度从2014年的57微克/立方米下降至53微克/立方米,6项主要污染物指标均有所下降。

  主要污染物均有所下降整体空气质量略有改善

  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嘉兴市区环境空气优良率为64.4%,优级天数42天,良好191天,轻度污染105天,中度污染20天,重度污染4天。2014年,嘉兴市区环境空气优良率为70.3%,优级天数39天,良好214天,轻度污染75天,中度污染25天,重度污染7天。2015年,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PM10、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比2014年分别下降20.5%、6.2%、1.3%、14.3%、2.3%。

  由此数据可看出,与2014年相比,2015年嘉兴市区优级天数增加了3天,重度污染天数少了3天,环境空气优良率虽略有下降,但主要污染物指标均有所下降。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市环境监测站工程师沈利娟解释,空气优良天数是按照空气质量指数(AQI)大小来分的,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的情况越严重,衡量环境空气质量有六个类别,0-50为一级优,51-100为二级良,101-150为三级轻度污染,151-200为四级中度污染,201-300为五级重度污染,大于300为六级严重污染。如果有两天的AQI都处在101-150之间,那么这两天的空气质量级别是一样的,而污染程度还是略有不同,衡量整体空气质量时,需要把优良率和评价空气质量的六项指标综合起来考量。

  “2015年,嘉兴市区环境空气优良率为64.4%,2014年的优良率为70.3%,虽然优良率略有下降,但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PM2.5和PM10浓度都有所降低,这6项主要污染物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这意味着,污染的程度在减轻,因此整体空气质量其实是改善的。”沈利娟分析。

  冬季外来污染依旧严重“暖冬”不利污染物扩散

  整个2015年,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天气共有24天,这些日子主要出现在哪个季节?统计数据显示,在1月和12月这两个月,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天气有14天,占了全年的一半以上。

  “这两个月正好都处于冬季,这个季节以西北风为主导,来自北方燃煤供暖产生的污染物可大量输送至南方,嘉兴的环境空气也不可避免地受北方污染物的影响,这也说明嘉兴地区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受到外来污染的影响依旧十分严重。”沈利娟分析。

  上个月,嘉兴市区的空气不算好,除了受外来污染的影响,也与气象条件密不可分。12月份受到气象环流的影响,小雨天气比较多,大风少,而且气温相比较高,出现了“暖冬”现象,而这种小雨加“暖冬”现象,对空气中的污染物扩散来说并不是好事。

  “风雨天气有利于冲刷空气中的细微颗粒物,不过我们所说的风雨天气,是指大风大雨,如果只是小雨绵绵,不仅不利于细微颗粒物的扩散,还会加剧颗粒物吸湿性增长,致使细颗粒物浓度升高。”沈利娟说,再加上出现的“暖冬”现象,造成逆温层高度偏低,也阻碍了空气中细微颗粒物的扩散。

  据市环境监测站分析,2015年进入冬季以来的1月和12月,当出现重污染天气时,嘉兴本地高浓度的细微颗粒物基本由于北方燃煤等原因输送而来。

  PM2.5年平均浓度下降明显得益于大力推进“五气共治”

  2015年,PM2.5年平均浓度持续下降,从2014年的57微克/立方米下降至53微克/立方米,与2013年相比,更是下降了22.1%。

  这两年来,PM2.5年平均浓度大幅度的下降,正是得益于我市多管齐下护“蓝天”的努力。去年,我市成立“治气办”牵头“五气共治”,全市共淘汰改造燃煤锅(窑)炉1304台,淘汰黄标车16104辆,开展秸秆焚烧专项督查30余次,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85%。全年共完成减排项目470多个,对所有化工企业、60%的涂装企业和印刷企业挥发性有机废气进行整治,完成78家企业有机废气VOCS治理,加快了热电企业脱硫脱硝改造,嘉兴步云热电厂、嘉兴市中华热电等12家热电企业完成脱硫脱硝改造,浙能嘉华发电厂、新嘉爱斯热电厂在全国率先实施“超低排放”。

  “去年以来,全市大力推进‘五气共治’,着力整治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餐厨油烟、秸秆焚烧、城市扬尘,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正在朝着实现‘嘉兴蓝’的目标行进。”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标签:嘉兴 责任编辑:林越琪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