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市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整治过程中,结合村庄布局、污水管网走向等因素,因地制宜采取分类治理模式,在全市483个行政村开工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新增受益农户13.4万户,完成省定任务的112%。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在诗词歌赋中的江南水乡,总是如此的美好与纯净,寄托着无数游子的乡愁。今天,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在国内许多地方,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与城市趋同,但是污染管理和排污设施严重滞后。我们无法想象,“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乡村,如何承载得了浓浓的乡愁?
再现江南水乡胜景,让美丽乡村回归本色,这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的具体体现。只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看似简单,实则困难重重,不仅关系着农民数千年生活习惯的改变,也挑战着政府的治理智慧。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之难,在于无法照搬城镇经验。具体而言,以分散为特点的农村生活方式,决定了农村污水治理难以集中进行,这既是农村环境质量差的“痛点”,也是长期以来久治未愈的难点。如果简单地套用城市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不仅投入大、运行效率低,治水效果也难以持久。只有政府主导、因地制宜、分类治理,才能因势利导、各个击破、取得实效;再现江南水乡胜景,也才能拥有更有力的支撑。
2015年,我市启动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将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治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治理重点。在推进过程中,结合村庄布局、污水管网走向等因素,对靠近污水收集主管网及城乡生活一体新社区的全部接入管网;其他村落以区域集中式为主;规划要撤并的村落采取联户或单户就地建设处理设施。经过一年努力,目前全市60万农户中大部分都实现了生活污水纳管和达标排放,完成治理的村环境面貌也大为改善。
“五水共治”好比五个手指头,治污水是大拇指,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是其他四指,捏起来就形成一个拳头。嘉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实绩让我们期待着,在科学分类治理的基础上,以治污带动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会让更多“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江南美景不只出现在诗词中,而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