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小河浜 嘉兴藻荇香
2015年12月21日 09:51 来源: 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出境水好于入境水”是浙江治水的基本标准。嘉兴市投资百亿元恢复水乡生态,通过建章立制、全民参与,让2991条黑臭河流干净起来,城乡重现“短棹经行处,风披藻荇香”的水乡美景。

  尽管是冬天,浙江嘉兴新丰镇竹林村的空气中仍弥漫着草木的清香。

  要是两三年前,几公里远就能闻到从村里飘来的猪粪味儿,由于村里养猪专业户多,不但空气难闻,而且水黑得像酱油。

  “那是老黄历喽!”村里的老党员周根荣说,“现在好了,臭味没了,河水清了,鱼虾又游回来了!”

  杭嘉湖地区是我国著名的水乡,近年来,浙江省大力开展城乡水环境治理,“短棹经行处,风披藻荇香”美景重现水乡。

  曾是全省水质最差的嘉兴市,如今二类到四类水质已经占56.7%,劣五类水基本消失,实现“‘十二五’以四类水为主体”的目标,成为浙江省水乡治理的典型。

  还历史欠账,2991条黑臭的水乡“毛细血管”通畅起来、干净起来

  时光回到2008年,嘉兴的劣五类水占了58%,三类以上水基本绝迹。跨界河湖交接断面水质考核时,是全省唯一的“不合格”地市,生态考核也在全省11个市中垫底。

  嘉兴位于我国江南水乡的核心区域,北面接太湖,南邻杭州湾。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已经开展了20多年,嘉兴境内水体为何还是脏?首先,经济在发展,污水排放的绝对量在增加,而且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生活污水的量增长更快。统计显示,嘉兴河湖里的污水,40%来自农业污染、40%来自城乡居民生活污水,只有20%来自工业污染。其次,除了自身污染,嘉兴也有自己的苦衷:由于地处太湖流域下游,80%的水来自外省、外市。

  水乡治理之难,还在于30多年的工业化、城镇化,把江南水乡原有的水系破坏了,在治理过程中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在太湖和骨干河道的治理,而如蛛网状分布的河浜湖汊,被长期忽视。这些河浜湖汊就像是无处不在的“毛细血管”,直接影响水乡的生态环境。

  “大家以为太湖水变清了就万事大吉,其实不然。2010年前后,仅我们市里就摸排出黑臭河道2991条,有些河道垃圾居然多到人可以在上面行走。”嘉兴市治水办副主任徐明良说。

  为此,嘉兴市从2013年起投入百亿元专项资金,决心还清历史欠账,恢复水乡生态美景。

  过度养殖,成为农业污染主要来源,严重影响“毛细血管”的健康。2013年,嘉兴启动生猪减量升级工程,生猪从原来存栏270多万头,下降到现在的33万头左右,拆除1500多万平方米违章猪舍,投入35亿元,用于补偿和培训农民再次就业。根据新编制的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行动计划,嘉兴将在3年内投资118亿元,绘好城乡一体化的污水处理蓝图。

  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非常复杂,考验的不仅是资金,还有耐心。秀洲区王江泾镇18个建制村,摸索出不同模式的生活污水整治办法:金鱼桥自然村用上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沈家浜自然村选择地埋式微动力处理模式、杨家浜自然村用德国人工湿地技术……

  治污精细化,确保“出境水好于入境水”

  “出境水好于入境水”,是浙江治水最基本的标准。这其实也是一个苛刻的标准——从行政界限外流入的水无论多脏,流出时必须比原来干净。

  这场硬仗,先拿工业污染开刀。2014年,嘉兴投入近70亿元,开工建设228个重点节能降耗项目,并淘汰、关停184家高污染企业,推行工业企业污水全入网工程。短短两年,7000多家企业污水全部纳入污水处理管网。

  “护水不是易事。只要稍有放松,污染就会卷土重来,必须用最硬的制度来管理。”嘉兴市治水办主任施震东说。仅2014年,嘉兴市就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1300多件,罚款6500多万元,环境污染立案和司法移交的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以环境容量倒逼转型升级,嘉兴不断创新机制:在全国率先推行排污权交易,在全省率先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环境资源要素年度预算管理。经过预算,将污染物排放指标分解到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重点排污企业,每家企业都有排污份额,必须“省着排”,最大限度防止损耗。

  目前在浙江乃至全国推广的“河长”制,嘉兴较早就开始实行。从市委书记开始,嘉兴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都担任相应河道的“河长”,成为治水第一责任人。现在,嘉兴的市、县、镇、村四级“河长”7466名,管辖全市大小河道,长度达1.3万公里。当“河长”可不轻松,若失职,要被扣“河长保证金”,还要面临问责,受到通报批评、效能告诫。

  “水清了并不是终点,还有很多东西要思考。”施震东说,“以前,我们侧重关、拆、堵、纳,现在改为思考如何让治水走向精细化。比如,截污纳管,纳进来后怎么处理,生态怎么修复,小河微循环怎么做等。只有建立了精细化治水、流域统筹治理的理念,才能从根子上管好水。”

  村民不再往河里丢垃圾,水清得可以游泳了

  在嘉兴,村村都立有治水的村规民约。每条小河小浜边都竖着公示牌,河道名字、长宽、起始点、河长姓名、举报电话,统统一目了然。

  “现在护水哪需要动员!村里人再不会往河里丢垃圾了,水清得都可以游泳。”嘉善县洪溪村村民朱美根对记者说。嘉善县洪溪村60多位村民组成护水队,一得空就扫马路、捡垃圾,村干部陆祥说:“再也没有人随便丢垃圾了,谁看见垃圾,都会自觉捡起丢进垃圾桶。”

  据介绍,嘉兴还有6万多名治水志愿者,全年全天候为环保“挑刺”。53岁的出租车司机王德文来自安徽,是第一批“啄木鸟志愿者”,每当看到河面污染,垃圾乱倒,就会拍照发到数字城管,很快就会得到回复。专门为环保挑刺的“啄木鸟行动”参与度很高。“我去年处理了660多个电话,都是数字城管转过来的。”徐明良说。

  “村民看到老干部自发巡查,会主动上前讲一句‘辛苦了!’这话听了真是暖心。”洪溪村书记陈俐勤说,“河长”带头下,很多老同志、村干部纷纷响应,加入“浜长”“段长”“堤长”等“民间河长”队伍。大家不计报酬,主动护水,目前全市已有“民间河长”1800多名。

  在嘉善大云镇,48家规上企业负责人全部认领了河道,担任“企业河长”。浙江拳王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文松说,自己的企业几乎是跟着“治水”一路走来的。最早靠做猪饲料起家,却对水“欠下了债”。治水行动开始后,老产业没了出路,被倒逼转型到更高端的宠物饲料行业去,结果利润比猪饲料高出一大截。

标签:嘉兴 责任编辑: 林越琪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