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随着“双下沉、两提升”步伐的推进,嘉兴市第一医院于2014年3月起正式托管王江泾医院,在秀洲大地上建立起医疗联合体。为了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打造一支本土的特色医疗服务队,王江泾医院紧抓医疗资源、人才双下沉的“输血”契机,多渠道、多举措,内引外联,借力提升本土医疗人才的“造血”能力。如今,医改“活血”后的王江泾医院已然面貌一新,群众看病不再“舍近求远”,本土医疗团队也可“独当一面”。
日前,家住王江泾镇收藏村的陈女士来到王江泾医院,坐到了嘉兴市第一医院常驻王江泾的专家韩炳江面前。从挂号到问诊,再到专业仪器检查,陈女士连日来困惑不解的“心痛”问题便得到了确诊——心肌桥,韩炳江列出了相关的诊疗方案。而在诊疗结束后,韩炳江还将该病例的心电图作为“考题”,分发给科室内的其他医生测试,并一同进行学术探讨。
“托管工作的成功并不是下沉多少人、下沉团队看多少病人,更主要是培养了多少能干事、肯干事的基层人员和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本土专家队伍。”作为王江泾医院业务“领头羊”的院长韩炳江说,为了带出一支实力强劲的本土医疗团队,他将医院视为学校,以校长的身份管理医院,以教师的身份提升当地医疗人员技术水平,在技术、人才上实现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进而达到医改“活血”的成效。
马冬娟便是王江泾医院“造血”培养出来的。“平时除了在王江泾医院为患者诊疗看病之外,周末或者休息时间,我都会跑到市一院去黏着师父,从他身上‘偷’技术,提高自己的诊疗能力。”马冬娟告诉记者,最近她遇到的一位患者就让她很有成就感,之前在王江泾医院很少碰到早期肺癌并发阻塞性肺炎的病例,因为在嘉兴市第一医院“偷师”期间,遇到过类似的病例,于是马冬娟将自己的初步诊疗设想与其“师父”进行了探讨,最终确认她的诊断方向是正确的。“借助着我们本土团队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前很多基层医院无法看的病,现在也都能看了,省了老百姓们往大医院跑的车马劳累。”韩炳江说。
而在王江泾医院,像马冬娟这样的“造血”人才并不是个例。“我们在提升本土医疗团队水平上,不断培养大家的‘亮剑精神’,打造一支‘狼性团队’,通过展示平台和竞赛平台的同步建设,给医护人员压力,也给其创造机会。”韩炳江介绍说,如今不光是一批新技术在王江泾医院“生根开花”,“下沉”专家在王江泾医院积极组织开展的业务培训讲座、青年医师论坛、医护沙龙等学习活动,大大提升了本土团队的诊疗水平。另外,年轻医生“导师式”定向培养,进行脱产或半脱产进修,为王江泾医院培养了一批可以“独当一面”的本土团队。
手术量、业务量等取得不同程度的增长,成为王江泾医院合作办医体系成效凸显的注脚,而秀洲百姓的良好口碑,更是医改“活血”成效的漂亮诠释。“现在到王江泾医院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们都愿意留在镇上就医,不仅医生水平越来越高,而且看病报销比例也高,何必要舍近求远。”王江泾居民张志江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