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掀起“网银转账免单政策”,主要目的是应对目前来势汹汹的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冲击,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互联网金融倒逼的结果。
新华网北京12月9日电 面对用户日益增多的在线转账需求,以及互联网金融对市场的快速分食,一些传统金融机构决定主动舍弃手续费这块诱人的“蛋糕”,重迎消费者的“回归”。
近日,包括浙商银行、上海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股份制银行或城商行纷纷宣布同步开启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转账全免费。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银行信息化水平等各方面的逐步完善,再加上金融成本的不断下降,未来银行各项费用的下调是大势所趋,而用户将会成为最后的受益者。
网银转账逐渐免费 吸引更多大额用户
长期以来,银行收费项目繁多、费用随意调整等现象饱受诟病。而此次一些银行所作出的免费举动,获得不少用户的“点赞”。
浙商银行宣布,从12月5日零时起,浙商银行个人客户结算电子渠道全免费。
浙商银行个人银行部总经理陶嵘介绍,“电子渠道全免费”指的是“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自助转账机、ATM 等所有电子渠道都实行免费政策”,相比较前期其他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转账免费政策,这次减免渠道范围更广,让利客户更多。
此前的12月1日,中信银行宣布正式取消个人网银境内转账手续费。该行表示,即日起该行客户通过个人网银办理境内转账业务,包括异地和跨行转账均可享手续费的优惠。今年10月,中信银行已宣布手机银行实时转账零手续费优惠,至此,该行已在手机银行、个人网银渠道均实现转账手续费全免。
此外,上海银行也宣布自11月1日起实施个人网银及手机银行转账零费率,不论金额大小、本地异地、本行跨行,转账全免费。
江苏银行宣布自10月11日起网上转账手续费全免。而招商银行则早在9月就宣布了从9月21日起该行网上银行不论本行或者跨行同城、异地转账全部免费。
“主动放弃网银转账手续费的做法势必会吸引一些用户的‘回归’或‘投靠’,特别对大额用户的吸引力更大。”艾媒咨询CEO张毅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手续费对批发、电商等不少大额用户造成了不小的负担,也正因为如此,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工具才会备受青睐。”
他进一步表示,未来在线支付格局可能将出现分化,小额支付的用户更多集中在第三方支付工具,大额转账的用户出于安全性方面的考虑,可能更优先选择银行渠道。
第三方支付不再免单 缘何“开倒车”?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多家银行掀起“网银转账免单政策”,主要目的是应对目前来势汹汹的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冲击,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互联网金融倒逼的结果。
目前,网银转账的“免费午餐”目前主要集中在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四大国有银行虽暂时还未跟进,但在电子渠道上已经有所发力。相对于柜台和ATM机等转账途径,四大行的网银和手机银行收费一般会有大约50%的优惠。以工商银行的网上银行转账为例,2000元以下的手续费是5毛钱,2000-5000元的手续费是2.5元,5000-1万元的手续费是5元;网上银行转账最高的封顶25元。在ATM机跨行转账手续费中,最高收费50元。
中信银行网络银行部总经理助理江涛表示,随着竞争的不断加深,银行给予的“免费午餐”也会越来越多,取消网银收费或是大势所趋。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银行开始试水网银转账免费的同时,以免费起家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却进入“收费时代”。今年10月,微信支付逐步测试转账新规,即每人每月转账加面对面收款有2万元免手续费额度,超出部分按照0.1%的标准收取支付方的手续费。而支付宝方面在网页端支付宝转账早已收费,手机端目前依旧免费。
微信团队人士解释称,“此前免费是一直在替用户补贴,成本压力也很大”。 该人士表示,一直以来,基于微信支付的每一笔转账交易,不论金额大小都要向银行缴纳手续费。此次对超额部分收费并不是微信支付追求营收之举,而是用于支付银行手续费。
除了成本方面的压力,政策方面的变数依然高悬在第三方支付上空。日前,《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结束公开征求意见,业内分析,这可能意味着第三方支付账户免费跨行转账的终结。
不过,在张毅看来,央行监管的初衷仍然是鼓励多种形式的金融产品和交易方式,因此,仍然要保证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工具对金融市场的创新推动作用。况且,第三方支付虽在近几年蓬勃发展,但它们迅速垄断市场的局面恐怕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