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月27日,由市政府主办、嘉兴港区管委会承办的滨海城市国际合作圆桌会议在上海举行。本次活动以“创新融合、开放共享”为主题,以“全球资源、互联互通,区域引擎、共建共享”为愿景,邀请来自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英国投资贸易总署、荷兰鹿特丹港务局、上海美国商会,以及国际金融机构、跨国公司等130余名负责人齐聚上海,开展思想火花碰撞和城市间合作交流对话。
从“个性”到“联动”
滨海城市间达成合作共识
2013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印度尼西亚时,提出中国愿同海洋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滨海城市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而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滨海城市的合作指明了方向。
“海洋蓝色经济、绿色循环经济、贸易流量经济、服务经济、信息经济等经济形态的飞速发展,更是滨海城市互相交融、和谐共生的具体体现。”嘉兴港区党工委书记王马青称,过去,滨海城市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往往是“各自为政”,坚持“个性化”建设,但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加强滨海城市合作,实现联动发展,已成为滨海城市实现创新发展、走向美好未来的必由之路。
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副总领事白约恩在圆桌会议上说,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全球资源整合是大势所趋,共谋互惠发展必将成为主流。“滨海城市坐拥海洋港口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他表示,全球主要的滨海城市只有加强国际合作,互相学习借鉴,才能实现进一步发展壮大;也只有发挥合作的作用,滨海城市之间才能实现互促共进。
比利时安特卫普港务局驻华首席代表朱伯彦也表示,世界港口之间只有实现互联互通,才能共同做大做强,希望能以此次圆桌会议为起点,进一步加强与中国滨海城市、港口城市的合作,推动港口之间联动发展。
“一花开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嘉兴港区管委会主任石云良认为,大家只有以开放、合作的姿态,主动适应全球资源整合新趋势,积极做好新常态下高水平“引进来”和大规模“走出去”两篇文章,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才能在全球化大潮中勇立潮头。
从“起步”到“起势”
滨海新城建设迎来新机遇
近年来,嘉兴主动融入海洋经济国家战略,充分发挥海洋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嘉兴滨海新城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四方宾客,正在通过寻求更多的国际合作努力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记者了解到,十余年来,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大力推进港口建设和海洋经济发展,全面启动港产城统筹发展试验区建设,区域蓝色引擎作用日益显现,嘉兴也日渐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北翼产业走廊的重要增长极。与此同时,嘉兴滨海新城也实现了起步发展。如今,嘉兴港区已在乍浦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嘉兴市“1640”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的副中心之一。作为滨海新城中心城区的乍浦镇,其城市化进程在“十二五”期间不断加速。去年,乍浦镇成功增列为市级小城市培育试点镇,走上了由“镇”到“城”的转变之路。
起步之后,便是起势发展。王马青说,接下来,港区将以此次圆桌会议为起点,全面拓展国际合作领域,为嘉兴滨海新城与其他国际滨海新城企业搭建桥梁,指导更多的本地企业参与人才、科技等层面的国际合作。
石云良也表示,港区将坚持双向合作、互惠互利,充分发挥滨海城市地缘、人缘、商缘优势,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积极寻求与各国滨海城市间的利益汇合点,实现持续的合作。“同时,我们将积极推进贸易、投资、金融、人才、文化、教育、卫生、环境保护等多领域合作,大力推动政府、企业等多层次交流,实现与国际滨海城市的全面合作。”
蓝图已绘,路径已明。记者在日前举行的港区党工委理论读书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港区将开发建设中心向滨海新城建设上倾斜,充分挖掘乍浦作为千年古镇、水乡古镇、滨海小镇的文化旅游资源,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整体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建设“水清岸绿天蓝、宜业宜居宜游”的杭州湾滨海特色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