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传说、乾隆与海宁的传说、西施传说(西施与檇李传说、五色螺传说);南湖画舫制作技艺、瞎叉三馄饨制作技艺、新塍羊肉烧制技艺;乌镇童玩、一种叫做“游祥和”的民间老游戏……记者昨天从我市文化部门获悉,第五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已于日前正式公布,在37个项目中,流传于我市民间的优美传说、独家技艺、快乐游戏都在榜上。
多个美丽传说上榜
此次有4个传说作为民间文学列入非遗名录。
据介绍,海盐县始建于秦王嬴政二十五年,距今2200多年。在《舆地志》等史书中记载,秦始皇最后一次南巡中曾经过海盐,修建过驰道,驻扎过军队,留存有秦始皇庙、秦驻山、石屋、石碑、秦溪等诸多地名、遗迹,故而流传有《秦山的传说》、《秦始皇赶山》等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至今不衰。
在海宁,一直有关于乾隆和陈阁老家特殊关系的传闻和故事,此次也以“乾隆与海宁的传说”作为项目名称而列入非遗名录。
西施从越国前往吴国,一路留下很多故事和古迹,尤其在桐乡境内和嘉兴市区的传说最为丰富,由桐乡市和嘉兴市一起申报西施传说(包含西施与檇李传说和五色螺传说)成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此外,在桐乡还有很著名的马鸣王传说。据介绍,桐乡洲泉镇马鸣村村名的由来,是因为这里以前有一座马鸣庙,庙里供奉的是马鸣王菩萨,蚕乡自古便有“白马化蚕”的传说,所以,百姓们认为,马鸣王菩萨是蚕的化身。
技艺、民歌、游戏也上榜
此次评选出的37项市级非遗项目涉及9个类别,其中传统技艺类20项,民间文学类4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及民俗类各3项,传统美术类和传统医药类各2项,传统音乐类、传统舞蹈类、曲艺类各1项。在此次榜单上,很多传统技艺让嘉兴市民觉得颇为亲切,如南湖画舫制作技艺、瞎叉三馄饨制作技艺、新塍羊肉烧制技艺、明清家具修复技艺、杨庙雪菜腌制技艺等。
除了占据“半壁江山”的民间技艺之外,此次上榜的还有一些流传于我市农村濒临失传的民歌和游戏。如平湖市申报的耘稻山歌和“游祥和”游戏。今年4月,平湖市非遗中心组织人力去林埭镇开展民间歌谣采录工作。7位农民歌手用最淳朴的平湖方言与最原始的唱调,演唱了《一条棉条白飘飘》、《摇船搁橹板》、《十只抽屉》、《五更看花灯》、《十只香袋》、《十只砂锅》等21首民间歌谣。据歌手们介绍,这些歌谣都是以前田间劳作时哼唱的,是原汁原味的平湖耘稻山歌,现在基本已无人传唱。而“游祥和”则是一项民间纸牌游戏,又称“叶子牌”、“娘娘牌”,从唐宋时期开始出现,是世界上最早的纸牌。它不受性别、年龄、时间等限制,四人一桌,对抗程度相比于麻将、扑克来说较为平和、文静。如今,在平湖市钟埭镇陈匠村及周边村落里,只有少数老年人在玩这种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