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嘉兴光伏应用走出农村新“蓝海”
2015年10月27日 08:34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竺军伟 通讯员 李晓春

  上层用于光伏发电,下层用于水产养殖,今年6月30日,全省首个“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在桐乡河山镇堰头村并网发电;棚下种着喜阴的秀珍菇,棚上搭着太阳能光伏板,今年8月13日,全省首个“农光互补”光伏电站在海宁袁花镇长啸村正式并网发电。

  去年8月4日,全国分布式光伏发电现场交流会在我市召开,“五位一体”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嘉兴模式”在会上广受业内人士关注,不少创新经验在全国推广。今年1月21日,市政府专门召开了推进光伏发电应用专项行动工作会议,继续深入实施浙江省光伏产业“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点。近日,记者从市光伏办获悉,今年初以来,我市光伏发电应用取得了较快发展,截至10月9日,全市电力部门共受理光伏发电项目731个,装机总容量712.65兆瓦,已并网运行项目643个,总并网容量524.38兆瓦,我市光伏发电应用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而在去年以来光伏发电“五位一体”创新中,我市因地制宜推进应用创新,探索走出的“农光互补”“渔光互补”两种光伏创新应用模式,成为其中的亮点。“光伏下乡”不仅使我市光伏应用在现代设施农业领域有了重大突破,更使我市的光伏产业走出了农村新“蓝海”,极大地推动了我市光伏产业的发展。据统计,我市目前已建成41.5兆瓦的“渔光互补”、11兆瓦的大棚“农光互补”和50兆瓦的滩涂地面电站,并有一批储备项目处于前期工作当中。

  我市各地是如何推进农村光伏应用的?其对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有怎样的作用?对我市光伏企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怎样的意义?近日,记者就此展开了采访。

  光伏应用让农民走出一片广阔“钱景”

  2015年初,桐乡河山镇入选浙江省首批9个新能源示范镇项目,该镇党委、政府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新能源、新城镇、新生活“三新”行动计划。河山镇堰头村的“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是河山镇推进新能源示范镇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总占地面积240亩,设计总装机容量11.5兆瓦,建成后每年平均上网电量可达1070.29万千瓦时。光伏发电量基本可以供给全镇三分之一的用电。同时,该项目与火力发电项目相比,还可以节约标煤3532吨,相应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硫30吨、氧化氮26吨、二氧化碳9254吨。

  该项目的建设,在推动河山镇产能提升的同时,也给周边行政村的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记者了解到,堰头村有近百户农户流转了土地用于“渔光互补”项目建设,而这些土地此前不少是抛荒的。流转后,镇里按照每亩700斤干谷的价格折算给农民。同时,镇里还为有意向承包鱼塘的村民开辟了绿色通道,在原有租金的基础上减免50%。“土地租出去了,今后我们不种田也能拿钱啦。”堰头村东浜里组村民陆永富说。

  2014年,海宁袁花镇首度入围嘉兴市级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十强新市镇名单。随后,袁花镇提出了创建省级特色小镇“阳光小镇”的目标,并注重项目落地,让创建成果更加惠民。今年,袁花镇率先启用两块土地,先行试点230亩建设“农光互补”项目。项目启动前期,镇里指派专门工作人员与农业和光伏技术人员组建服务团队,在长啸村试点建设107亩5兆瓦“农光互补”大棚光伏项目。

  据介绍,该项目平均每天发电1.6万千瓦时,相当于可满足3000户当地家庭用电需求,有效地缓解了夏季用电高峰时的供电紧张。目前,该项目已建成标准菇棚31个,可种植秀珍菇150万棒。为惠及当地村民,镇里推出了种植户只需向集体支付大棚12000元/亩的租金就可以“拎包入住”。今年夏天,秀珍菇行情不错,种植大户杨正艳的17万棒秀珍菇产值超50万元。

  实现企业增效和产业升级双丰收

  据市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领跑全市。1至9月,全市电子信息产业(367家企业)共完成工农业总产值641.34亿元,同比增长16.6%。其中,光伏产业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增长趋势,35家规上光伏企业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27.4亿元,增长28.8%。在海宁,国内光伏项目的建设有力拉动了光伏产业的快速增长,1至9月增速达47.2%,成为拉动海宁工业产值增长的主要动力。

  晶科电力有限公司是海宁光伏龙头企业之一,袁花镇长啸村“农光互补”大棚项目就是晶科电力投资4500万元建成的棚顶光伏电站。该项目实际装机容量4928.1千瓦,安装260/265瓦晶科高效组件18880块,于今年4月底开工,于7月和9月分两次并网,截至目前已发电36.7万千瓦时。项目预计年发电量550万千瓦时,年节煤1848吨、减排二氧化碳4785吨,年收益715万元。该项目在不改变土地性质、不破坏土地耕作层的前提下,真正做到了“棚上发电、棚下种菇”,将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高效结合,闯出了一条以光伏发电和农业现代化为支撑的新型特色产业,提高了亩均产出,真正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政府增财、产业升级、节能减排”的目标,达到了多方共赢的目的。

  作为晶科电力做大做强战略之一,企业一直以来都重视因地制宜、创新方式、合理布局,根据不同地区的太阳能资源、土地资源等要素来布局不同的光伏电站。除了袁花镇长啸村,晶科电力还在袁花镇红星村投资建设了11兆瓦“农光互补”电站,在嘉兴地区还建有60兆瓦屋顶分布式电站和家庭小系统光伏电站。

  农村广阔的新市场,为晶科电力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晶科电力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5年企业的投资额将达60亿元,建设800兆瓦光伏电站,形成具有竞争力的G瓦级新能源公司。

  农村家庭光伏发电成农民理财新途径

  近年来,随着日益严重的大气问题的显现,清洁高效的光伏发电被公众普遍认为具有广阔的前景。不过在农村,光伏应用的推广难度不小,尤其是家庭光伏发电应用,动辄几万元的一次性投资,对于农民来说,经济压力着实不小。

  而在我市桐乡和海宁,当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为推动农村光伏应用,也进行了各种融资模式的创新试点。在桐乡河山镇,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共同推出“首付为零、电费还贷”模式;在海宁,政府部门通过积极支持当地银行和企业合作,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家庭安装光伏电站的资金问题,促进了光伏应用在农村的发展。

  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份,在海宁市、袁花镇两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推动下,海宁农商银行联合晶科家庭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推出了具有海宁特色的家庭光伏“分期宝”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并且与晶科家庭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总授信2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在海宁推出光伏“分期宝”业务。

  海宁农商银行此次推出的光伏“分期宝”期限长,最长可达10年;零首付,根据客户需求,该产品最低可实现零首付,并且可采用按揭等多种灵活还款方式;手续办理快,一般在资料收集齐全的情况下1至2个工作日即可完成放款;纯信用,农户在办理该项业务时无需提供财产抵押,贷款发放实行信用方式;低成本,享受低利率优惠;政策优,一方面每户发电产品由政府最高补贴6000元;另一方面整套设备使用过程中,由保险公司全程承保,包括财产险、质量险、发电险等,让客户在享受绿色环保和投资收益的同时,真正实现无后顾之忧。

  根据这个“分期宝”,农户在安装家庭光伏电站时,自己不用花一分钱,贷款本金还可每个月由光伏电站发电上网卖给国家的钱支付;本金还清后,收益完全归农户个人所有。家庭光伏电站成为了农民理财的新途径,据统计,截至9月底,海宁农商银行已在光伏推广试点镇袁花镇的长啸村、镇东村新农村主要集聚地发展光伏“分期宝”业务39户、金额88万元。

  今年10月16日,全市推进农村光伏应用和光伏“走出去”专题会议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我市农业农村光伏应用领域广阔,目前,全市共有50800亩鱼塘和880亩大棚可应用“农光互补”和“渔光互补”。而接下来,我市也将以“两美”嘉兴建设为引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积极有序发展农村地区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探索创新适应农村地区的光伏产品、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不断拓展光伏应用新路径。到2017年末,全市将确保新增农村地区(含工业企业、农户和粮仓、大棚、鱼塘、滩涂等地面电站)光伏发电装机容量200兆瓦以上,农村光伏应用整体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培育“光伏+农业”成为农业农村新兴产业。

标签:光伏 责任编辑:林越琪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