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秸秆综合利用让“秀洲蓝”常驻
2015年10月22日 08:17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欧林 丁珩 张帅 通讯员 张丽娟 汪颖 吴利君


 

 □图片由丁珩提供

  10月21日上午,两辆货运汽车停放在嘉兴安能生物质有限公司的基地内,每辆货运汽车前挡风玻璃的右下角,张贴着一张崭新的“秀洲区秸秆运输专用车通行证”。“上周三现场安检之后,就领到了这张证。”公司负责人王建钢说,现在公司的5辆拖拉机和2辆货车都已经领证,作为专门的秸秆运输车辆。

  秀洲区是浙江省粮食生产主产区,年粮油播种面积42万亩左右,年产秸秆约21万吨。晚稻秋收在即,为确保全区秸秆禁烧工作顺利和秸秆运输安全有序,秀洲区于10月14日在洪合农机检测中心审核发放了首批秸秆运输专用车通行证,来自全区10家秸秆收集中心的14辆变形拖拉机和18辆货运汽车顺利领证。

  颁发秸秆运输专用车通行证,是秀洲区“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禁止秸秆露天焚烧”上的创新之举。今年以来,秀洲区坚持堵疏结合,立足于堵,狠抓禁烧工作,致力于疏,积极探索综合利用新途径新模式,基本实现了禁烧目标,秸秆收贮工作也开始全面启动,取得初步成效。

  秸秆综合利用的“新塍样本”

  作为农业大镇的新塍,秸秆的科学“消化”成为了摆在台面上的难题。据统计,今年下半年新塍镇将会产生近3.5万吨的秸秆。镇农技服务中心主任周卫文介绍说,产生的秸秆估计有20%左右的量将会还田处理,但仍有基数较大的秸秆量需要进行回收处理。“上半年,我们将全镇24个行政村划分为3个片区,而每个片区都承包给一位农业主体进行秸秆的集中回收处理和消化,杜绝了秸秆焚烧现象的产生。”周卫文说,今年下半年新塍镇仍将采取以往的模式,当前已经陆续启动了应对秸秆回收高峰期的相应工作了。

  为了更好地保障秸秆的回收,新塍镇也在市区两级给予的补贴上,再添补助力度,以经济杠杆撬动秸秆的规范化回收处理。“市区两级对秸秆的回收主体有一定的补贴力度,镇上也相应出台了补贴办法进行一定力度的倾斜,另外,在市区两级给予村集体经济奖惩制度中,秸秆的回收处理也纳入了其中,若是做得好也有一定的奖励。”周卫文说,接下来还将动员全镇各村干部,落实网格化管理,通过告知书、农民信箱、上门走访等多种形式开展秸秆回收的宣传工作,帮助村民建立科学环保的秸秆处理理念。

  桃园村是新塍镇“种植”大村之一,至少有3000亩的农用地。钱福泉作为桃园村的种粮大户,拥有200多亩田地。一望无际的田野,怎么处置秸秆成了钱福泉一大难题。“因为亩数太多,量太大,根本来不及回收,只能直接还田。”钱福泉说,“为了更高效的秸秆还田,我特意去买了一辆农用机,在收割的同时,将秸秆切碎,直接翻进田地里。”除了秸秆还田之外,大部分农户选择了秸秆回收,对于农户来说,秸秆回收不仅解决了处理秸秆的问题,还为他们增加了额外的收入。张人泉拥有3.6亩地,“以前,收割下来的秸秆不是焚烧就是还田,但现在有了秸秆回收,只要将收割下来的秸秆,捆绑扎实,安置在马路两侧,就会有人前来回收。”张人泉说,“我们同时还多了一笔务工费,对农户来说是一举两得的‘大好事’。”

  每到收割之时,桃园村村干部总是格外忙碌,村干部7人以及生产组长全员出动。收割前夕,村干部就会召集相关人士商谈如何秸秆回收,落实每一样收购事宜,责任到个人。面对农户,村干部要挨家挨户宣传秸秆回收,提醒农户要将秸秆捆绑好放置在马路两侧,除此之外,村干部要协助回收主体找运输车、秸秆回收后的安置,提醒回收主体按时回收。在农户和回收主体之间,村干部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因为回收的秸秆量非常大,光靠回收主体根本来不及,还是要靠农户的自觉性,捆绑好的秸秆回收的效率就提高了。”桃园村书记沈慧英介绍,“我们也会提醒回收主体及时回收,毕竟马路小,放置在外面存在安全隐患,一点烟火可能就会燃烧起来。”据悉,下半年的秸秆回收确保在春节前全部回收完毕。

  “我所负责的8个村算是新塍镇秸秆量较大的,主要的难点就是在于时间集中,若是农户对秸秆捆扎不到位便会造成运输中的时间成本增加。”新塍镇宝传粮油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凌宝传说,今年上半年合作社还特别投入80余万引进了秸秆打包处理的机器,可以将零散的秸秆打包捆扎成“秸秆块”,方便接下来的运输,而下个月合作社也将增派工作人员,应对秸秆回收的高峰。

  多措并举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

  9月30日傍晚,在嘉兴新嘉爱斯热电有限公司的农业废弃物焚烧综合利用发电项目现场,随着一捆捆秸秆进入焚烧炉,发电机组启动运作,该项目正式并网发电。这是我省首个完全利用农作物秸秆焚烧发电的项目。

  “预计,发电厂年消耗农业废弃物20万吨,发电能力约两亿千瓦时。”新嘉爱斯热电有限公司总经理计荣林介绍,利用农作物秸秆发电,他们每年能节约标煤约1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5万吨,而且灰渣还能作为钾肥原料利用。

  为保证焚烧炉有充足的“食物”,今年9月,新嘉爱斯热电有限公司分别与秀洲区同心农机合作社、秀洲区嘉丰家庭农场、嘉兴安能生物质有限公司等10家收集主体签订了秸秆购销协议。今后,这些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所产生或者收集的秸秆,均作为该公司生物质秸秆焚烧综合利用项目的原料。

  收集后的秸秆需要运输,如何确保运输环节的畅通无阻呢?秀洲区推出了秸秆运输专用车通行证。据悉,此证由秀洲区分局交通警察大队和秀洲区农机管理站联合签发,实行一车一证、不得转借。领取通行证的秸秆运输专用车仅限在秀洲区范围内道路通行(城市道路除外),装载时必须捆扎牢固,严禁散落。

  截至目前,秀洲区已有35辆秸秆运输专用车辆,其中拖拉机16辆、货运汽车19辆。“后续还将视秸秆运输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扩容。”区农机管理站相关负责人提醒,申请领证的车辆必须通过现场安检,向保险公司核查保险单是否真实有效,确保车况良好并通过年检,刹车、灯光、转向等符合要求,之前有违章罚单的必须先处理完毕。携带通行证的车辆,在装载晚稻秸秆运输时仍然要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安全驾驶、文明行驶,服从交警指挥。

  能源化利用,只是秀洲区秸秆综合化利用的途径之一。常年关注秀洲区秸秆综合利用的政协委员高松林说,秀洲区另外三条利用途径是:秸秆就地还田或覆盖栽培,肥料化利用;秸秆收集氨化、青贮,饲料化利用;秸秆收集后作为基料生产食用菌,基料化利用。

  秸秆还田,需要种植户的积极性。近年来,嘉兴市不断出台鼓励农民实行秸秆还田培肥政策。据区农机站有关负责人介绍,2010年,嘉兴市出台对利用机械收割并将秸秆切碎还田的,每亩补贴10元,对收割机械新改装秸秆切碎装置的,每台补贴2000元。2011年,又明确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在市本级范围内利用机械收割大小麦,将秸秆切碎还田并由大中型拖拉机翻耕的,每亩补贴50元,对收集农作物秸秆并进行综合利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按干草收集量,给予每吨100元补贴。2012年,市本级认定秸秆切碎还田翻耕面积4.99万亩,收集并综合利用秸秆1691吨,落实财政补助经费266.63万元。

  据悉,今年上半年全区承包大户秸秆翻耕还田利用率近100%,散户近50%。同时,对无法利用的秸秆千方百计组织收贮,力争快收快运,应收尽收,努力降低露天焚烧的风险。各镇积极培育收贮组织,充分发挥村级组织作用,广泛发动群众,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完善收贮网络和配套设施,坚持依靠收贮企业和广泛发动群众相结合,坚持机械收集和人工捆扎打堆相结合,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模式,努力提高收运效率和覆盖面。今年上半年,全区9家秸秆收贮企业已收集春花秸秆4500多吨;其中油车港镇探索油菜壳有偿回收机制,收集油菜壳800余吨;除个别农户外,全区基本实现全面禁烧目标,为下半年晚稻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打下了较好基础。目前,全区9家秸秆收贮企业已与新嘉爱斯达成初步意向,计划下半年收贮晚稻秸秆32000吨。加上区内几家养殖企业可收贮1万多吨晚稻秸秆作氨化饲料,预计全年秸秆收贮利用总量可达到5万吨左右,基本可以实现应收尽收目标。

  严守秸秆不焚烧的底线

  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还很重。据悉,当前小部分农户长期形成的焚烧陋习还一时难改,秸秆综合利用特别是收贮发电体系和相关主体利益联接机制尚不健全,市场化运作还不是很成熟。面对即将到来的晚稻收割季,秀洲区农经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将总结经验,深化探索,切实提高秸秆利用与禁烧工作。

  首先,秀洲区将全面落实告知、巡查、劝阻和违法查处工作职责,坚决守住不烧底线,坚决管住第一把火。在狠抓禁烧基础上,积极指导收贮服务,完善收贮机制,经过一个阶段的探索,最终各级政府、新嘉爱斯、收贮企业和种植农户四者关系达到一个平衡点,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合作运行机制,共同把秸秆收贮发电这个项目做好。

  同时,从目前情况看,要确保市场化运作不亏损,确保多余秸秆收运利用到位,唯有完善收、贮、运组织模式和工作机制,控制收、贮、运成本。一方面要加大对收贮企业的引导培育扶持,鼓励其建设标准化收贮点,另一方面,要摒弃单纯依靠收贮企业,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优势,培育好村级经纪人,有序利用农村闲散劳动力等资源,探索建立收贮企业、村级组织、村级经纪人和种粮大户、广大农户合作互补、利益互惠的运作机制,降低收、贮、运总成本。广泛发动群众,积极探索完善就地、就近收集,安全保管贮存,配以企业、经纪人上门购买直运的模式,减少多次搬运折腾。

  在此基础上,秀洲区还将协调国土、农经、公安交警、交通、工商、税务、银行、保险等部门和单位为收贮企业办理手续提供方便。对秸秆运输要建立绿色通道,对避雨棚搭建、秸秆保险等事项,进行特事特办。

标签:秸秆利用 责任编辑: 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