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够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将调解关口前移?近年来,秀洲区积极探索村(社区)人民调解工作新发展。按照“矛盾纠纷解决在一线,化解在基层”原则,截至目前,全区142个村(社区)调委会共收集居民社情动态信息2万余条,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9125起,其中涉及“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相关矛盾纠纷826起,成就了十年“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好成绩,为秀洲区连续十年获得省“平安县(区市)”称号筑牢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
为了全面加强组织队伍建设,秀洲区每个村(社区)调委会,选聘1至3名专兼职调解员,开展日常调解工作,每月召开成员碰头会,重点讨论调解难题,分析当地居民中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不稳定因素和社情动态信息。近年来,“老娘舅”已然成为调解的主力军,秀洲区选聘政法退休干警、村(社区)老干部、老教师等五老队伍纳入调解队伍,借力当地威望高、热衷社会事业的“乡贤能人”和一村一社区法律顾问队伍,注重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引导他们当好当地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和民情民意联络员,打造社区“和事佬”、“老舅妈”品牌。目前全区共聘请专兼职村(社区)调解员508人,如运河社区调解员陈龙翔,将30余年丰富的法律顾问经验与人民调解方法相结合,快速有效地帮助社区居民解决一起起矛盾纠纷,成为社区为民解忧的“明星”老娘舅。此外,推行“以奖代补”激励机制,制定人民调解员考核奖惩制度,落实各项工资待遇和福利保障,从而更好地调动调解工作“积极性”。
为了全面提升调解运行水平,秀洲区通过建立预测预警机制,落实“网格化管理”,构建矛盾纠纷排查网络,加强基础信息采集。将全区142个村(社区)划分为616个子网格,要求网格员把可能引发新居民矛盾激化、群体上访、民转刑案件作为预测预警的关注重点,做到社情民意早知道、早化解、早回复;通过规范工作业务机制,明确岗位责任,统一调解文书格式,规范调解程序,提高了人民调解的社会公信力。比如先后出台了《秀洲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操作规程》、《调解业务监督》、《秀洲区人民调解业务档案立卷归档办法》和《秀洲区人民调解业务档案管理办法》等一整套调解制度;通过完善协作配合制度,对当地村(社区)调解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交流,分析研究涉新矛盾纠纷发生特点和规律,对影响大的重大复杂疑难纠纷进行“会诊”,制定有效的调处措施预案与办法并进行督办,形成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联动的良好机制。
此外,秀洲区还发挥村(社区)调委会直接贴近老百姓的优势,及时就近为居民提供零距离、低成本、便捷式、高效率的调解服务。并且注重方法总结,针对辖区内常见、集中、多发的矛盾纠纷,注重总结、挖掘一套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从而强化特色调解。与此同时,整合、利用和发挥调解、民政、妇女维权等基层管理服务资源,将“各管各的”转变为“互联互动”,切实做到“矛盾激化有人管,情绪激动有人调”。
图片由秀洲区司法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