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三问嘉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15年10月13日 08:35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朱 卉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即将在乌镇盛大举行,就在嘉兴全市紧锣密鼓筹办此次盛会的同时,另一好消息传来,嘉兴创建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获得国家院士组评审通过。

  据悉,这次国家网信办经过层层评选,分别在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中确定一个城市作为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来打造,以探索形成不同类别智慧城市的可复制样板。那么,为什么嘉兴能够脱颖而出?我们的智慧城市打造有了怎么样的基础?新型智慧城市,新在哪里?为全国三线城市提供范本,嘉兴要怎样打造自己,成为“标杆”?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一问:嘉兴智慧几何?

  下午2时多,市社保办事大厅里,人不算多,市民孙青赶着这个点来办事。不过,这并不是因为运气好,而是她出门前已经通过手机查看了当下的排队情况。

  “‘市民之家’APP有一个排号查询的功能,只要看一下前面有几个人,选人少的时候来就可以了。”孙青说。

  孙青所说的就是“市民之家”APP新上线的功能,叫“社保顾问”,提供就诊结算查询、医保费用统计等一系列社保服务。

  “市民之家”APP是由市社保局推出的掌上服务平台。查水电、查违章、查信用,找医院、找政府、找网点等“麻烦事”,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这个APP上线3个多月,已经有数千市民使用。

  除了各种APP以外,市民也可以选择通过微信公众号来操作,比如市民卡绑定、挂失、活动预约等,都可以在微信平台上操作。对嘉兴市民来说,几乎已经实现“手机在手,出门不愁”。

  近年来,随着嘉兴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市民生活的许多方面变得愈来愈便捷。

  记者了解到,早在三年前,嘉兴的智慧电力、智慧交通两个建设项目就被列为浙江省首批智慧城市试点项目;2013年嘉兴又被国家工信部列为30个中欧绿色智慧城市试点市之一,正式开始推进智慧城市合作;此后,嘉兴又凭借较为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初具规模的智慧城市和蓬勃发展的信息产业,成为国家工信部首批68个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市(县、区)之一、80个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之一。

  一系列试点项目、试点市的建设,也让嘉兴城市的智慧浓度越来越高。

  通信设施不断完善。2014年,嘉兴市信息化发展指数达到0.909,位列浙江省第三,其中基础设施分类指数达到0.841,位居全省第二。全市固话和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分别达到30.3线/百人和180.8线/百人,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2014年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我市更是会同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全力打造乌镇精品网络示范区,完成乌镇高达99.2%的4G网络覆盖,并实现了景区内WiFi网络的全覆盖和永久免费使用。

  智慧的种子也在城市运行的越来越多领域开花。在智慧教育方面,我市正式启动了智慧教育“在线课堂”项目,中小学示范数字校园建设也在不断推进;在智慧旅游方面,“iTravels嘉兴”智能手机APP功能不断完善,为游客提供导游、导览、导航、导购全方位个性化服务;在智慧健康方面,依托居民电子健康管理系统,卫生系统逐步实现“大数据”共享,“嘉兴掌上医院”、远程诊疗系统等都让市民看病变得更便捷;在智慧文化方面,嘉兴建起了“文化有约”这一融合全市文化资讯和文化资源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参与网站,还推出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手机版……

  “可以说,近几年,嘉兴通过智慧政务、智慧旅游、智慧民生、智慧健康、智慧环保等领域的建设,加强了城市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改善了公共服务,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在这一基础上,我们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这会使城市智慧建设再一次得到全面提升。”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该负责人进一步分析说,与之前的智慧城市建设相比,新型智慧城市在为公众提供服务时,更强调服务的全程全时,而不再是单一渠道的、局部的服务;同时,新型智慧城市以城市综合治理现代化为根本,将更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治理,以更好服务于经济、民生、文化、生态建设等方方面面。此外,在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过去不太被重视或者说重视程度不够的网络和信息安全问题被提高到了国家安全战略的层面。

  -二问: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怎么建?

  那么,新型智慧城市怎么建?记者了解到,围绕新型智慧城市的三个特点,我市列出了十大建设任务。

  首先是谋划顶层设计。对此,嘉兴的思路是:依托城乡区域发展均衡的优势,以顶层设计为牵引,以嘉兴、桐乡、乌镇为试点,创建市、县、乡镇三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联动机制。

  乌镇,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是嘉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核心点。因此积极推进智慧乌镇建设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如今,随着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进入倒计时,面对即将又一次在世界舞台上的精彩亮相,乌镇也在全方位提升自己,诠释着“智慧小镇”的魅力。从提升与会嘉宾的参会体验来说,乌镇的WiFi一直是一大焦点。饭店、商铺、民宿、街道上,WiFi信号无处不在,去年,乌镇的免费WiFi得到不少称赞。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举办地,今年,乌镇的WiFi还将继续升级。“去年景区有1600多个点位WiFi覆盖,今年将增加1000个点位。在主会场、分会场等地方,甚至连洗手间都能实现信号覆盖。”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总监葛伟告诉记者,9月初,乌镇景区对无线网络进行第三方压力测试,测试上行和下行带宽都达到20M。此外,与去年相比,今年乌镇的WiFi包括信号覆盖面、登录认证方式等都有变化。比如说,针对境外的嘉宾、游客WiFi连接难题,今年专门搭建了平台,境外手机用户可以凭借有效证件,通过接待点提供的账号、密码就能无线上网。

  智慧乌镇,不仅在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会场上,更在游客的体验里,在百姓的生活里。旅游业是乌镇的主导产业,因此在智慧乌镇的建设上,智慧旅游也成为了重点。为此,乌镇与著名国企中电海康集团合作,建立了智慧乌镇的平台,与此相关的手机APP也将在第二届互联网大会之前推出。这一APP将整合几乎所有游客需要的信息,游客可以用它导航,可以查询景区周边道路是否拥堵,还可以在手机上预约酒店、民宿,甚至可以实时看到乌镇景区的人数。此外,乌镇还将二维码技术运用在了全镇公共自行车系统智慧化运营中,游客可以直接扫码租车,从微信上扣除押金,换车时退还,不再需要办卡,这种形式目前可以说是全国唯一。乌镇的智慧还体现在许多地方,比如说随处可用的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将来更可以在乌镇实现全程不用现金;又比如说正在推进的智慧养老,老人各项身体检查指标实时传输进电子健康管理档案中,子女通过微信可随时了解……一个升级版的智慧乌镇正向我们走来。就在不久前,乌镇也获批成为国家互联网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打造新型智慧城市,除了做好乌镇这“一核”的文章外,我市还将着力打造另“一城”——嘉兴科技城以及多个功能平台。其中,科技城主要是建设“创新活跃、动力强劲、规模集聚、功能完整、产城融合、国际一流”的互联网经济发展高地;而桐乡经济开发区、秀洲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嘉兴国际商务区核心区、南湖互联网基金小镇则各有侧重,围绕智能终端、装备电子、LED照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领域,加快产业集聚和创新发展。

  此外,十大建设任务还包括:创新打造“智慧嘉兴”的数据心脏模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互联互通;开放融合,提供“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深化改革,实现“透明高效”的在线政府;全面感知,实现“精细精准”的城市管理;积极创建“绿色生态”的新型城市以及全面布局,创建“自主可控”的安全体系。

  -三问:未来5年做什么?

  新型智慧城市的打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十大建设任务,也涉及方方面面。

  “所以,我们提出将按照顶层设计、分步推进、先易后难、实用优先、试点推广的路径开展建设,做到建设、应用、总结、完善四同步。”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从时间表上,我市提出:到2015年底,完成嘉兴—桐乡—乌镇三级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完成世界互联网大会智慧化水平部分提升工作;2016年,启动城市综合治理大数据中心、各有关县(市、区)和部门子平台以及新型智慧城市各应用体系的建设,同时积极推进试验区建设。2017年至2019年,着力推进十大建设任务。至2020年,全面完成建设愿景提出的五大目标,基本完成统筹集约、高速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全方位动态准确的集中式城市综合治理大数据中心,基本建成惠及城乡、伴随一生的集成化、均等化、优质化、个性化公众服务体系,初步实现执政行政、参政议政、司法、权力监督等整体性、协同性城市综合治理体系,乌镇国家互联网经济创新发展综合试验区、中国互联网大学、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等初具规模,初步营造形成创新创业和产业转型发展新环境。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以项目为纲,形成引领带动。“我们将编制出台嘉兴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纲要,梳理各领域智慧城市建设计划,落实有关重大项目。通过推进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发展一批物联网、云计算、软件、硬件、信息服务等有关企业,带动一批相关配套的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其中,首批实施的项目中就包括:建设城市综合治理大数据中心、建设市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加快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加快公共区域的WiFi信号覆盖建设等内容。

  打造智慧城市,嘉兴各种支持政策将全面“升级”。据悉,我市不仅将设立10亿元的嘉兴信息经济投资基金和5亿元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专项资金,大力支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而且还将鼓励民间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及应用,探索多元化投资运营机制。

标签:智慧 责任编辑: 林越琪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