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我市蚕桑业悄然开走转型路
2015年10月4日 10:40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符 静

  本报讯记者获悉,今年我市的晚秋蚕发种工作已于近日开始,今年全市晚秋蚕计划统一供种4.9万张,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近四成。8月中秋蚕的发种量也不乐观,同比减少近五成。昔日引以为豪的江南传统优势产业为何不断缩水?据调查,茧价下降、桑园面积减少、养殖风险较大是主因。

  秀洲区养蚕大户徐传金夫妇今年就放弃了中秋蚕的养殖。“茧价太低,今年每担春茧只有1700元左右,夏茧价格更低,一担只有1350元左右。另外,人工费却一直在涨。”徐传金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他曾经承包了村里30亩桑园,是全区最大的蚕桑养殖户,如今他的桑园面积减少了一半,另一半种起了葡萄和油桃。

  不少蚕农像徐传金夫妇一样,由一年养殖五季蚕减少到三季。据了解,今年秀洲区晚秋蚕9月23日发种,发种时间同比提早2天。原先秀洲区晚秋蚕合同订种量只有4623.25张,在各级蚕桑技术人员与蚕农的共同努力下,又增补了1170.45张,才使晚秋蚕的订种量达到5793.7张。

  茧价下跌、不断上涨的养殖成本影响了蚕农养蚕的积极性。据市物价局价格监测中心监测点报告,今年春茧、夏茧价格较低,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跌16.2%、13.8%。在海宁市丁桥镇诸桥村等地,收购点已经开始收购秋茧了。据蚕农介绍,今年秋茧单张蚕种产茧50公斤上下,单价50公斤1320元左右。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桑园的面积也在逐年减少。目前全市桑园面积为26万亩,同比减少5.1%。

  另外,秋蚕养殖风险较大,尤其是中秋蚕,桑园病虫害多、桑叶质量差,对中秋蚕丰产丰收构成较大威胁,养殖的收益也难以保障,因此部分蚕农已减少或放弃了秋蚕养殖。

  农技部门和这些蚕农早就开始考虑转产转型,思考如何让桑园焕发出新活力,如何走出农业致富的新路子。各地已呈现出不少成功的案例。培桑养蚕,套种增收是路径之一。徐传金夫妇在桑园套种青菜,每亩桑园增收千元左右。在他的带动下,今年周边蚕农共收获桑园青菜100多吨,全部卖给蔬菜加工企业,销路不愁。

  桑园养禽是路径之二。王店镇养蚕大户金惠忠就在20多亩的桑地里养起了鸡,平均每亩桑园可以养六七十只,如今他养鸡的收入已经远超养蚕的收入。路径之三则是桑枝种菇。海宁市袁花镇双丰村早在2009年就利用桑枝条栽培黑木耳。“今年产量已达290万棒,预计产值900万元,利润约200万元。”该村食用菌生产基地负责人查世佳说。该基地后来又利用桑枝条栽培出营养价值较高的秀珍菇。

  桑间种养对桑园有利无害,菜根、禽粪、菌棒等又会成为桑园的肥料。这些都是桑园综合开发的循环经济之路。

标签:桑园 今年 养殖 减少 蚕农 责任编辑: 马国海

秀洲新闻网

看秀洲微信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