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基层治水经验向全省推广
2015年9月25日 09:20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陈 新 周伟达

  “海盐的治水实践,走出了一条平原河网地区治水的路子,也给全省长效常态治水提供了借鉴。”9月23日至24日,在海盐县举行的全省基层治水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省治水办领导充分肯定了基层治水的“海盐经验”,并希望全省各地能够学习借鉴(相关报道见海盐新闻版)。

  近年来,海盐县积极依靠群众和广泛发动群众,不断完善基层治水体系,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全面推动全民治水,城乡环境和面貌有了根本变化。全县水环境总体持续改善,2014年,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优秀”。今年1至8月,该县11个县控以上断面水质均为四类水以上,南北湖水质断面成为嘉兴市时隔多年重新出现的首个二类水断面。通过构建评价考核、激励约束、市场驱动等工作机制,海盐形成了“全民共建共享的治水良好格局”。

  转变观念,唤醒群众治水自觉

  9月23日下午,来自全省11个地市的100余位治水部门相关负责人来到海盐县秦山街道永兴村文溪坞,实地考察当地的基层治水情况。走进文溪坞,宛若世外桃源。白墙黛瓦的民居依山傍水而立,清澈的河流倒映着岸边的垂柳,蜿蜒的河水环绕着清秀幽静的田园,透着浓浓的江南水乡气息。

  “治水之难首先难在转变群众观念。”作为秦山街道永兴村党支部书记,周建对基层治水感触颇深。“要想水环境治得好,就得改变‘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周建说,永兴村在“第一书记”带领下,上党课、走农户,摸底调查、宣讲政策,党员干部积极带头,引导全体村民共同参与治水。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永兴村大力开展以水环境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整治畜禽养殖,实施源头治水,清理中小河流,实施岸下治水。村里13户养殖户共计1.23万平方米违建全部拆除,并全部复垦还田或种植绿化,目前村内没有一户养殖户。18条河流、池塘全部得到整治,累计清理淤泥3.2万立方米,目前水质稳定在三类水至四类水。水环境的变化,使文溪坞“踏砖、品茶、听溪、闻花、望山”的独有特性被诠释得淋漓尽致,越来越受到游客青睐,周末假期游客纷至沓来,“绿水青山”渐渐变成“金山银山”。

  围绕治水主题,海盐各地精心组织开展文艺演出、主题展览、知识竞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治水重点村还组织村民赴治水先进地区参观学习,通过真听真看真感觉,逐渐扭转了基层群众对治水的偏见,由最初的质疑变成了积极支持。如今在海盐,治水已经成为广大群众的共识,不少企业主也主动揽下“河长”职责,270家企业认领了150条(段)河道,在确保自己不污染水体的同时,积极开展河道清淤、垃圾清理、沿岸绿化工作,进行常态化保洁监管。

  破旧立新,养成良好治水习惯

  “治水、护水的主体是群众。”在海盐,这种观念已经成为当地干部、群众的共识。如何在水环境治理中发挥好群众的主体作用?怎样促使村民们形成良好的治水习惯?海盐县全面推行村规民约,并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进行修订完善,推动群众行为自律和习惯养成,使治水、护水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澉浦镇紫金山村位于海盐西南侧,紧邻南北湖风景区,全村人口2532人,耕地4050亩,河道16条,总长12公里,池塘38个。“五水共治”开展以来,紫金山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对村规民约进行了修改。“全体村民是实施村水环境整治和‘清三河’活动的主体,有义务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河道清洁活动,投资投劳。”“每个承包组长每年组织本组村民集中开展组内河道清洁活动,每户每年必须义务投三工以上,或以资代劳。”澉浦镇党委副书记、紫金山村“第一书记”徐丽表示,将水环境整治措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污水按标准排放以及村民义务投工、出资等全部纳入村规民约,明确每个承包组长定期召集本村村民集中开展组内河道清洁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村民治水的主体理念,增强了群众在水环境治理中的自我管理意识。

  海盐105个村(社区)通过对村规民约的修改,严明奖惩,进一步夯实水环境治理的基层基础。明确对破坏水环境的行为,村(居)民委员会有权予以制止、要求限期改正、责令作出检讨,同时收取50至200元的清洁治理赔偿;对模范带头农户,由村(居)民委员会进行表彰奖励;进一步落实“门前三包”等长效管理机制,增强了农户主体意识和监督意识。

  长效保洁,构建立体治水网络

  盐平塘是海盐县的一条主干河道,境内长16.61公里。通过实施工业企业关停搬迁、截污纳管、清淤疏浚、岸坡整治、绿化改造等综合措施,目前盐平塘水清河畅,水质已由劣五类稳步提升到四类。如何守住已有的治水成果?在盐平塘考察时,全省各地治水部门负责人看到,盐平塘上有保洁船来回对河面进行巡视,一旦发现有树叶等漂浮物,都会第一时间进行清理。

  为了实现长效管理,海盐县自2011年起建立了农村集镇、村庄、道路、河道“四位一体”长效保洁机制,2014年全面推行市场化运作,并在全市率先推行了航道保洁。目前,海盐全县共有河道保洁队伍11支、河道保洁人员375人、保洁船119艘。今年6月1日,首艘油污水收集船正式投入运营,实现了河道保洁全覆盖。同时,村村实现“专人监管”,将民营资本引入环卫市场,实行“四位一体”市场化长效保洁机制,不仅明确河长、保洁员等职责,所有村(社区)还在基层群众中聘请保洁监督员,每天不定期对辖区水面进行巡查,目前,全县共有保洁监督员2638名,日常保洁作业实现全覆盖,建立起立体化的治水网络。

  在河道保洁过程中,海盐县坚持“运营市场化、设施专业化、人员多样化”的“三化”运作理念,确保河道保洁零死角;大力推行“人网”找茬、“机网”留证、“法网”定规的“三网”联防模式,确保保洁监管零距离;建立现场影像考评机制、“河长”考评机制、资金补助奖惩机制等“三考”机制,实现了保洁落实零障碍。

  通过坚持“以民为本、治水为民”,树立群众主体意识,坚持“全民参与、合力治水”,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坚持“干部带头、共同治水”,夯实治水基层基础,海盐基层治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由过去的“受害者”变成了如今的“受益者”,由“质疑者”变成了“支持者”,由“观看者”变成了“亲为者”,治水工作得到了村民百姓更自觉、更主动、更广泛的支持。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夯实治水基层基础,海盐县构建起“人人是河长、全民来治水”的治水新格局。

标签:治水 责任编辑: 林越琪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