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绿道上,享受都市“慢生活”,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吹拂着湖面微风,每天早晚,禾城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生态绿道了。如今,在嘉兴,绿道生活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也无疑是嘉兴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已连续5年被列为嘉兴市民生实事项目的生态绿道建设,正成为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市政协委员也密切关注着这项民生工程,积极建言献策,多次将市民们的心声传入市“两会”,助推生态绿道配套设施建设工作日臻完善。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再次“发声”,彭文利等委员提出的“关于为市区新建公园和绿道设立卫生及休息设施的建议”提案引发了热议,在委员中不断擦出“火花”,在市政协的不断推动下,提案得到了迅速办理落实,也为生态绿道品质提升注入了坚实力量。
提案力促生态绿道建设不断完善
家住凌公塘绿道附近的陈阿姨可以说是亲身感受着凌公塘绿道的变迁。每天早晚,她都会出现在凌公塘绿道上,每天走上1万步左右,风雨无阻。“绿道刚建好的时候,我就开始走,一开始绿化还是比较少的,慢慢地,灯亮了,树多了,路面更好了,绿道边的风景也更美了,还有健身器材等,特别是今年,绿道边的宣传栏更多了,走绿道的同时也能学习到一些历史人文知识。”陈阿姨告诉记者,随着凌公塘绿道一天天变美,走的人也越来越多,“现在每天晚上都有很多人走,非常闹猛。”
生态绿道建设的提升与完善,离不开市政协委员们的付出与努力。对于家门口的生态健身工程,作为民进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嘉兴学院的彭文利教授一直十分关注,并积极思考改善绿道状况的举措。今年市“两会”期间,彭文利等委员在认真调研、听取民意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为市区新建公园和绿道设立卫生及休息设施的建议”提案。提案中指出了一些新建公园、绿道缺乏厕所等必要的公共卫生设施和石凳、长椅等休息设施,建议在新建公园、绿道建设必要的公共卫生设施和休息设施,造型、结构应结合嘉兴历史人文特点。在小组讨论中,一些政协委员也反映了我市生态绿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生态绿道建设与很多市民每天的生活密切相关,因而市政协将该提案列为今年的重点提案,并得到了党委政府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迅速采取措施,市委常委、秘书长孙贤龙主动领办该提案,市政协副主席邢海华督办。今年3月初,孙贤龙秘书长牵头承办单位,与政协委员一起对我市生态绿道的建设情况展开了实地调研,在之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对提案办理提出了具体的意见。主办单位市建委积极行动,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团队,会同会办单位一起认真办理,并将办理动态通过专报、QQ群等方式及时与政协委员进行及时沟通。政协委员们也在提案办理过程中不断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提案办理取得了实际的效果。
“配套设施建成后,管理和维护要重视起来,不光政府相关部门,还需要发动大家的力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降低管护成本的同时,提高绿道品质,促进嘉兴生态文明建设。”彭文利告诉记者。
打造特色生态文明平台
9月7日,市政协召开该重点提案办理工作座谈会,彭文利等几位市政协委员听取了该提案的办理情况,也发表了对办理情况的意见建议。
针对政协委员们提案中提出的“在新建的公园和绿道建设必要的公共卫生设施和休息设施”等建议,目前勺园、国际友好园和运河公园东北角等3座公厕已向市民开放,还有秀洲区2座、开发区1座公厕基建已完成,正在进行移交前的准备工作,预计9月底前向市民开放。而今年计划新建的10座公园和绿道公厕,到8月底,已经有7座公厕基本完成,有1座正在施工建设阶段,西南湖生态绿洲还有2座公厕,因西南湖地块开发,方案要作适度调整,现方案还未确定。另外,在标识标牌的完善性、绿道的连通性、路灯照明的普遍性、其他设施的完整性等方面也加强了实施建设和完善维护,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此外,市政协委员谢采凤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出的“关于完善新塍塘绿道配套设施的建议”提案,也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答复。如针对“建立公共厕所”的建议,记者了解到,如今,在新塍塘生态绿道观音桥段,1座新建的公厕已经开放,解决了市民“如厕难”问题。
我市自2010年提出生态绿道建设,2011年起已连续5年被列为嘉兴市民生实事项目。2013年以来,生态绿道的建设从新建转换到完善提升上来,按照“路通、灯亮、景美、设施全、标识清、管护好”的总体要求,不断完善生态绿道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其功能,重点打造了市区南湖—西南湖健身绿道、新塍塘古镇特色绿道、杭州塘运河文化绿道、海盐塘科普生态绿道、凌公塘—梅花洲旅游休闲绿道和湘家荡景区度假绿道等6条特色绿道,对已建成的、市民使用率高的生态绿道进行景观提升和配套设施完善。2014年,将生态绿道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治水工程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融入文化内涵,突出低影响开发理念,形成“一道一品”的特色,提高市区生态绿道的综合服务水平,彰显江南水乡特色。
记者在市区的几条生态绿道上看到,沿线都增设了交通和文明标志,有的绿道边每隔一段距离就有富有教育意义的成语或本地民风民俗、名言警句等,或雕刻在路边卧着的大石头上,或呈现在宣传栏里。
据了解,截至2014年底,我市已累计建成生态绿道807公里,其中市区建成616公里,包括6条特色绿道75.5公里。我市已基本建成市区生态绿道网络化格局,成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优良平台。
不断完善生态绿道建设
提升品质
在绿道上
体现嘉兴文化元素
◇大家有话说
不断完善生态绿道建设
提升品质
□市园林市政局高级工程师郑雪英
我市自2010年提出生态绿道建设,几年来,按照“一年成线、两年成网、三年成景”的建设要求,采用“顺藤摸瓜”和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已基本建成市区生态绿道网络化格局。在生态绿道建设中,不断强化结合,完善配套服务功能,绿道配套设施有了提升,但与市民的需求还有差距。
下一步,在总结前几年绿道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将联合相关部门不断完善绿道规划,科学合理开展绿道建设,进一步理顺绿道建设管理机制,完善提升绿道品质,同时做好最后100米的绿道打通工作。
在绿道上
体现嘉兴文化元素
□市政协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沈晓琴
作为嘉兴市民生实事项目,绿道建设在短短几年内已渗透进市民的生活。随着市民对绿道使用率不断提高,对绿道配套设施的完善刻不容缓。
信息高速发展时代,嘉兴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对绿道进行细化命名并发挥其指位指向作用十分必要。在命名中,可以考虑绿道周边的人文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将其融入绿道的命名中,作为绿道其中一段的名字,留下一抹乡愁。在配套设施完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地名文化等“搬”上来,让市民在走绿道时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的家乡,也能让来嘉兴的游客感受到嘉兴的文化和风貌,营造具有嘉兴特色和个性的绿道配套设施,增添城市文化底蕴。
提升市民对绿道建设的
参与度
□市政协委员谢采凤
绿道是禾城市民几乎每天都在体验的,绿道的配套设施建设自然也是市民所密切关注的。近年来,绿道建设很快,也在不断完善,努力从小处着手,给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完善的过程中,要注重市民的参与度,让老百姓在享受绿道的同时,能参与到绿道配套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上来。比如市民可以认领座椅,比如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发现设施有损坏及时上传照片等,提升公民意识。绿道配套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不仅需要政府,只有全民参与,禾城绿道才能越来越美。
配套设施的
管理维护须重视
□市政协委员、嘉兴教育学院教师徐立瑾
这几年,走绿道已经成为很多市民的一种休闲、生活的习惯,绿道配套设施也不断完善和提升。在绿道沿线配套设施建设工作中,要从细节入手,既要提升绿道的品质,又要加强绿道的安全、实用、方便。配套设施建成后,管理和维护工作要同时跟上。在相关政府部门专项管理的同时,积极倡导市民参与。同时,对于一些破坏、不文明的行为,可以采取多部门联合执法的方式,分区域进行一体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