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建设中的全国最大进口食品城(以下简称“食品城”)刚刚开设出体验中心,就受到了海宁乃至整个嘉兴市民的追捧。“旁边的杭平申航道还未开通,海宁港区海昌作业区最快也要明年底完工,但是‘海河联运’效力已发挥出如此大的吸引力,这超出了我的预期。”食品城总经理胡建秋称。
记者了解到,与食品城一样看中“海河联运”的物流优势,目前沿杭平申线布局的物流园区、制造业也在建设当中,一条经济产业带即将形成。业内人士认为,嘉兴具有“前海后河”独特的区位优势,有条件、有需求、有基础发展海河联运,而杭平申航道改造工程等一批海河联运项目建成后,浙北、浙西高等级内河航道网将与嘉兴港海盐、乍浦、独山三大港区直接连接。随着“海河直达”的实现,嘉兴作为全省内河复兴的主战场,将真正体现“全省海河联运引领区”的带动作用,迈向“海洋时代”。
打通“最后一公里” 畅通海河联运
嘉兴市作为全省海洋经济发展“北翼”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前海后河”独特的区位优势,直通钱塘江,前有浙北唯一的出海口和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嘉兴港,后有嘉兴内河港、湖州港、杭州港等内河港口,背靠浙北高等级内河航道网,与京杭大运河以及太湖、长江水系贯通,直接腹地杭嘉湖地区外向型经济发达,资源及市场两头在外,货源充足,具有发展海河联运的先天优势,是全国少有的最具发展海河联运潜力的地区之一。
从“有条件”方面讲,嘉兴港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前濒杭州湾,优良的深水岸线为海运提供了条件,而后方的浙北高等级航道网,又为大宗货物的低成本、门对门运输提供了可能;“有需求”方面,嘉兴港直接经济腹地为杭州、嘉兴、湖州三市,间接经济腹地主要包括苏南、皖南等部分地区,这些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运输需求十分旺盛,非金属矿石、钢铁、石油化工、矿物性建材等新兴货种运输业务量持续攀升,目前海河联运年中转量达1000万吨;“有基础”方面,嘉兴已基本形成湖嘉申线、京杭运河、杭申线等为主骨架的高等级航道网。
记者了解到,具备了海河联运的天然优势后,目前,嘉兴正抓紧实施内河水运复兴计划,以“内畅通,外通海,海河并举”为目标,打通海河联运“最后一公里”。目前,湖嘉申线嘉兴段一期和何家桥线续建工程建成。作为海河联运的重大项目——杭平申线也正在快速建设中,截至8月底,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6.1亿元,为概算总投资的40%。
“杭平申线航道嘉兴段起自杭平申线长山河段与杭申线交叉口,改造里程总计116.43公里,总投资约66亿元,是迄今为止全省内河投资三甲项目,将于2017年全线建成。”市港航管理局相关负责人称,杭平申线建成后,1000吨级船舶能顺利通航,这样就可以与京杭大运河、杭申线、湖嘉申线、乍嘉苏线等构成浙北高等级航道网,同时还直接连接海盐、乍浦、独山三大港区,彻底打破浙北内河航道网与外海的天然阻隔,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海河直达”。
记者了解到,除了杭平申线航道改造工程,嘉兴“一港三区、海河联运”相关其他项目也在快速建设中,连通嘉兴港的支线航道黄姑塘线、海塘线均在推进建设;海河联运的重要功能区——内河作业区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全港内河生产性泊位达到38个;国内最大的海河联运项目——独山煤炭中转基地将于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除此之外,嘉兴内河港多用途港区内河集装箱码头二期也已建成,目前,海宁港区环城河(海昌)作业区、浙江百亿控股多用途码头等多个内河集装箱码头即将开工建设。
放大水运优势 航道沿岸产业集聚发展
据了解,通过海河联运,物流成本可大大降低。一条36标箱的集装箱船,可以抵上18辆集卡的运输能力,只要运输路程达到200公里以上,每个标箱通过水路运输可比陆路节约30%至40%的成本。海河联运是集装箱企业重要的运输方式,也是最环保、最节能、最经济的运输方式,进一步放大了水运优势。
位于食品城北面、正在建设的海宁港区环城河(海昌)作业区,瞄准了这里快速“通江入海”的独特优势,皮革、家纺、化纤等企业都有意直接进驻港区。“单从成本上讲,从上海港出发与从海昌作业区出发相比,在海昌作业区每一个标箱就可节省成本600元。”胡建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若按每年15万标箱计算,仅运输成本就可节省9000万元,而杭平申线一旦开通,海河联运的效益将发挥得更加明显。
沿着杭平申线,如今海昌作业区、星光作业区等一系列专业、大型的物流园区正在兴建,若整个海宁港区全部建成并投产,每年的吞吐能力将达1105万吨、集装箱21万标箱,较现在的吞吐量增长近2倍。此外,杭平申线沿岸的制造业也紧随航道建设的步伐,正在逐步走向海洋、走向世界。
在海盐县百步工业园区的嘉兴市美克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宽阔的河两岸一边是老厂区,另一边是新厂区,依托的就是这里的“黄金水道”。“新厂区2009年建成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我们生产的大型压力容器的直径基本都在5米以上,最大的直径有7.8米,公路运输根本无法实现,对水路运输的依赖也就变得越来越强。”该公司总经理陈月祥称,杭平申线开通实现海河联运后,大型重装备就可以经由水路运到世界各地,预计年产值将提升30%。另外,依杭平申线而建的中粮面业设计年处理小麦可达60万吨,是国内单厂规模最大、技术设备工艺最先进的小麦加工项目之一;平湖万家兴建筑工业有限公司年产13万立方米建筑装配式构件生产项目,目前已经正式投产。
随着我市海河联运项目不断推进,水运条件大大改善,沿河两岸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借助海河联运优势,嘉兴成为众多大型企业“通江达海”的“桥头堡”,沿河产业正逐步实现重新布局。相关专家认为,嘉兴是我省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杭平申航道改建后,千吨级船舶的顺利通航将非常有利于提高大型重装备等制造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而且,目前除新建码头外,沿河码头达到近百个,如果向港口综合体转型,沿河产业还大有潜力可挖。
助力嘉兴水运复兴迈向“海洋时代”
“发展海河联运,不仅有利于完善浙江水运网络系统和港口集疏运系统,更重要的是,对我市发展海洋经济意义重大。”嘉兴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认为,发展海河联运不仅有利于完善我省水运网络系统和港口集疏运系统,还能充分发挥水运运量大、成本低的相对优势和能耗低、污染轻的比较优势。加快海河联运项目建设,打造浙北海河联运枢纽,也是嘉兴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发展战略,推动海陆联动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
《嘉兴市海河联运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共列出了141个建设项目,总投资574亿元。这些项目建成后,外海码头将直接享受到海河联运的便利,嘉兴也将加速从“运河时代”迈入“海洋时代”。而根据“十三五”发展思路,我市还将推进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服务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嘉兴滨海新区建设,着力构建海河联运集疏运网络。计划至2020年,实现海河联运量2000万吨,内河500吨级及以上泊位达到400个;内河港口总吞吐能力达到15500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45万标准箱。
在推进内河水运复兴方面,我市加快推进内河水运复兴行动计划的实施,“十三五”期间,全市内河水运建设计划完成投资100亿元,其中骨干航道建设投资82亿元、内河港口建设投资18亿元。到2020年末,三级航道里程达322公里,建成杭平申线、湖嘉申线、京杭运河,启动乍嘉苏线、杭申线,形成5条千吨级骨干航道为主的长三角内河航道网,千吨级骨干航道网85%达标。
“内河水运复兴是一个完善综合运输体系、降低环境和社会成本、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综合性问题,建设杭平申线航道有利于发挥嘉兴区位优势,辐射长三角、杭州都市圈乃至浙西区域。”市港航管理局相关负责人称,发展海河联运符合当前国家提出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规划建设,将加快我市乃至浙江省内河水运复兴,嘉兴要发挥自身的地理优势,真正发挥“全省海河联运引领区”的带动作用,迈向“海洋时代”,协同整个区域参与全球竞争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