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国际
西藏军区岗巴边防营忠诚戍边爱国奉献记事
2015年9月7日 08:21 来源:新华网 记者黄明、陈怀祥、王德思

  岗巴,藏语意为“雪山下的村庄”。

  这片平均海拔4810米的冰峰雪岭,含氧量仅有内地的40%。

  在西藏军区岗巴边防营营区,有一副对联格外显眼,上联:“坚守再难,也要克服万难,日复一日矗立风雪边关。”下联:“巡逻再险,也要执著涉险,年复一年用脚丈量雪线。”横批:“死也无怨”。

  这,就是岗巴戍边官兵的铿锵誓言。

  国防今胜昔,边关坚如铁

  岗巴的年平均气温零下4摄氏度,最低气温达零下40摄氏度,每年有200多天刮8级以上大风,海拔5000米以上的通外山口有10多个……

  官兵们编了句顺口溜:“氧气吃不饱、风吹石头跑、四季穿棉袄。”

  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走一次数百公里的巡逻线,就是一次与死神的共舞。

  一次,一支小分队巡逻到海拔5000多米的曲登尼玛雪山时,突然遭遇大雪崩。除2名战士侥幸生还外,其他5名官兵都长眠在雪山。

  还有一次,战士韩志庚、黄毅巡夜时被暴风刮走,他们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气温下走了三天三夜,最后筋疲力尽,几乎是爬着才回到连队,命虽保住了,双腿却因冻伤被截肢。

  2007年4月的一天,官兵们正在踏雪巡逻,走在最前面探路的广东籍战士陈鹏,一眨眼就掉进了冰窟窿。战友们赶紧抛下背包绳救人,可窟窿深度超过10米,背包绳长度不够,官兵们顾不上风雪,纷纷脱下上衣,打结相连才把陈鹏拉了上来。

  自1961年进驻以来,这个营有31名官兵献出年轻生命,407名官兵患严重高原疾病。

  西藏军区第8医院的医生,或许更能理解“岗巴营”的不易:由于缺氧和缺维生素,“岗巴营”80%的官兵血色素严重超标,100%的官兵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心脏移位等高原疾病。上级配发的药品清单中,最多的是抗缺氧和防冻伤类药,然而实际消耗最频繁的却是散列痛、布洛芬等止痛药。

  岗巴,“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医学界的这句断言,却没能挡住“岗巴营”官兵为国戍边的脚步。

  从1961年火红的战旗插上风雪岗巴以来,在这片生命禁区上,一代代岗巴官兵始终坚守极地哨位,边防线上才有了“国防今胜昔,边关坚如铁”的座座丰碑。

  岗巴边防营自组建以来,相继涌现出3个授称单位、3名授称个人和5名一等功臣,被评为“全国边海防先进集体”和“边防建设十佳单位”。

  “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

  岗巴边防营,是全军驻地海拔最高的建制营。一个“最”字,不知蕴含着多少悲壮:

  上世纪60年代,上级为营里编制骡马,承担运输重任,可它们还没运送一针一线就先后倒下;70年代,上级又配备运输用的牦牛,而这些“高原猛士”不久也非死即残;80年代,高原型解放牌汽车开到营区,严冬未完就趴窝……

  有人说,在岗巴,躺着也是奉献!而一代代“岗巴营”官兵,却用青春和热血,在这片生命禁区书写下光辉的“营史”:

  戍边54载,每年组织180余次武装巡逻;近3年来,创新37项训法战法,在上级比武中夺得11个冠军;所属5个党支部个个被评为先进,3个单位被授予荣誉称号……

  今天的岗巴营区,院落里红柳叠翠,温室中菜绿果香。数十年来,为了实现绿染边陲梦想,一代代“岗巴营”官兵不知付出了多少努力。

  塔克逊边防连老兵钟泽顺归队时专程带来耐寒树种,在营区播种。一天夜里,暴雪突袭,钟泽顺抱着被子冲出宿舍,为树苗遮风挡雪……最终,受他呵护的小树活了下来,其余的被雪埋葬。

  官兵们不甘心,搭起了岗巴第一代“温室”,把袖珍蔬菜装在罐头盒里,像母亲呵护婴儿一样精心培育。可这些出生在盒里的小生命常常夭折。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第一株红柳、第一颗白菜、第一个西瓜……在一代代官兵的努力下,千万年长不了树、种不活菜的岗巴,渐渐披上了绿衣。

  在岗巴,因为极苦至寒,官兵们饲养的家畜常被冻死。一个隆冬的夜里,狂风乍起,饲养员张兵起床冲进猪舍就将猪仔抱回宿舍,用自己的体温给它取暖。

  来队探亲的妻子胡婷春盯着床上的猪仔,委屈得眼里全是泪水。张兵安慰妻子说:“你看战士们那么辛苦,总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吃好一点。这好不容易才活下来的猪仔,不能就这么被冻死呀!”

  张兵的敬业与爱心打动了妻子,她不仅深深爱上这个男人,而且当起了丈夫的贤内助。

  “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这首老歌,是一代代与天斗、与地斗的岗巴官兵最爱哼唱的歌曲。54年来,“岗巴营”相继盖起40多座保暖房,搭起3万多平方米蔬菜大棚,筑起十多公里防御工事,还建起了配套规范的射击场、投弹场和战术训练场。

   “尽忠即是尽孝,爱国便是爱家”

  戍守岗巴,总有别样的辛酸。

  教导员何正海说,岗巴军人的孩子不是一天天长大的,而是一年年长大的;岗巴军人的父母不是一天天变老的,而是一年年变老的。

  戍守岗巴的官兵,有的一年甚至几年都回不了家乡,只能把思念藏在心底。

  前任教导员唐会明被家人称为“负心汉”:妻子来队探亲,他没接送过一次;妻子随军5年,他没在家过一个团圆年;妻子生病住院三次动手术,他没照料过一天……当他终于休假回家,孩子却怎么也不肯喊“爸爸”。

  谭晓华任四连指导员时,有两年多时间没能回家。那年,面临走留进退,谭晓华觉得欠家庭太多,想着退伍回乡弥补亲情。可当他听到组织需要时,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留下。

  在岗巴,总能听到这样抉择两难的故事。

  班长徐国江在岗巴坚守12年,家中老人无人照顾,家人劝他离开部队,他却说:“国门总要有人守,边防总得有人去站岗。”

  上士颜红林在岗巴戍守8年,患上糖尿病、心脏肥大等多种疾病,被迫脱下军装。可他无怨无悔:“我永远都是岗巴兵,只要祖国需要,我的孩子还来岗巴站岗!”

  每当听到父母病重、妻子临产,每次听到爱人唠叨、孩儿呼唤,岗巴军人会有些许犹豫。然而,尽管心中再挣扎、眼角有再多不舍,他们又总会义无反顾地选择留下。

  营长胡广军,有多次调离边防的机会,却始终选择坚守。不久前,他晋升为副团职干部,却依然舍不得离开岗巴,向组织申请任代营长,再次留了下来。

  近10年来,“岗巴营”有30多名官兵主动放弃到低海拔地区工作的机会,有7名战士在读完军校后又主动申请回到岗巴。

  问及原因,岗巴军人的回答是:“有国才有家,尽忠即是尽孝,爱国便是爱家。”

标签:西藏 责任编辑:吴怡之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