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龄球,就算没打过,也一定在生活中或者电视里看到过吧——把球往前一扔,球咕噜咕噜往前滚,然后就看它能砸倒多少个瓶子。看着简单,其实,保龄球是一项很有奥义的运动。昨天,经过三天角逐的嘉兴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保龄球比赛在金圣达保龄球馆落下了帷幕,这可是市民运动会里第一次出现这个项目。
初学者也不亦乐乎
因为是市民自己报名的,所以球技也就参差不齐了,通俗来讲就是“什么人都有”。大家有的以工作单位来组队,有的临时凑一些搭档,这样也有了30多个团队,共160多人参加。竞赛项目分别有男子个人、女子个人和三人团体赛。男女单人赛每人打三局,三局总分为最终成绩;三人团体赛则是参加的三名运动员成绩之和为该队三人团体赛成绩(若有女队员参加,计算团体总分时,每位女队员每局在实际成绩的基础上加5分)。
室外阳光炙热,而室内球友们的热情也是火辣辣的。大家换好专业的保龄球鞋,蓄势待发。抓球、四步走、滑步、送球,八条球道上,有人动作连贯,行云流水,也有人怯生生的,打出的球被同伴调侃为“来搞笑”的。看到有人打出全中,一旁观战的就手痒难耐、跃跃欲试了,可是当自己自信满满地选好了球走上了球道,照着样子将球扔了出去,球却华丽丽地从球道滑进了沟里去。选手中的初学者们时不时地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扔离球道、投球过轻、打不中等等,但是大家都打得不亦乐乎。两三局打下来,手臂都又酸又涨的。
资深球友来当军师
除了一些刚入门的,本次比赛还吸引了不少资深的保龄球玩家前来切磋球技,来自海宁的钱德生就是其中一位,今年58岁的他,身板硬朗,丝毫没有发福,而这和他打了20年的保龄球分不开。
钱德生是一名生意人,上世纪90年代出差到广东时接触到了保龄球,被球瓶倒地的成就感深深吸引。当保龄球传入海宁后,钱德生一开始只是去球馆看别人打球,慢慢的,自己也琢磨起来,之后便经常去球馆打球,水平也越来越专业,可以说,他是海宁最早的一批保龄球发烧友。
对钱德生而言,保龄球已不仅仅是爱好而已了,他每天都打,而且还打进了专业队,在2006年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中,他跟搭档一起获得了保龄球双人赛冠军。
在这次的市民运动会中,钱德生扮演的主要是“军师”的角色,因为来参赛的十多位海宁选手大多是他看着他们“结识”保龄球,然后又慢慢“成长”起来的。
保龄球走上复兴路
比赛的地点是金圣达保龄球馆,这是嘉兴市区唯一一家保龄球馆。事实上,上世纪90年代,保龄球运动在中国曾经有过辉煌,风靡在各个年龄段的圈子。嘉兴也是一样,只是当时遍地的保龄球馆之后都陆续消失了,持续了近20年的低潮期,让不少喜爱这项运动的市民都很怀念过去。近几年,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对健身需求的不断增大,保龄球又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走上了复兴之路。
金圣达保龄球馆的负责人谢伟自己就是一名资深保龄球友,同时也是这次比赛的副裁判长。他告诉记者,保龄球虽然已经慢慢被大众熟悉,但要成为篮球足球那样的热门运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次比赛也是为了更大程度地宣传保龄球。看到有许多年轻人加入了比赛的队伍,他也觉得非常欣慰。
“大部分人在接触保龄球的时候,都把他当成一个娱乐项目,却忘了这其实是一种运动。”谢伟说,其实保龄球的魅力是竞技性很强,学得越深,就会觉得越难。弧线球、飞碟球……各有玄妙,而且这些打法都要在直线球已经炉火纯青的基础上练成的,可不是大家想象的把球往前一扔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