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国际
化妆品监管办法拟修订 牙膏将纳入化妆品监管范围
2015年7月22日 09:38 来源: 京华时报 京华时报记者 胡笑红 实习记者 邓梦颖

  京华时报制图 何将

  记者昨天从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下称送审稿)中发现,牙膏等口腔护理用品将纳入化妆品范畴。此外,化妆品夸张的功效宣传将被遏制。

  >>背景

  化妆品监管办法25年后更新

  现行《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1989年发布,1990年实施。25年来,《条例》在规范化妆品生产经营行为、加强化妆品监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和化妆品产业的快速发展,化妆品消费需求迅速增长,新原料、新技术层出不穷,现行《条例》已不能适应需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表示,为规范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加强化妆品监督管理,保证化妆品质量安全,该局起草了送审稿报送国务院,在8月20日前对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看点

  厂商须公开功效验证材料

  送审稿规定,化妆品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不得以商标、图案或者其他形式虚假宣传产品功效,不得宣称或者暗示产品具有医疗作用,不得使用他人名义保证或者暗示产品功效误导消费者。凡是有明示或暗示具有医疗作用的,夸大功能、虚假宣传或其他容易给消费者造成误解的,违反社会公序良俗或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将禁止在化妆品标签上标注。

  另外,化妆品的功效宣称应当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化妆品生产者对化妆品功效宣称负责。化妆品功效宣称的依据可以是相关文献资料或者研究数据;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需要验证的,应当制定验证指导原则。化妆品生产者应当将有关文献资料、研究数据或者功效验证材料在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网站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发布虚假化妆品广告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决定暂停销售该化妆品,并向社会公布;仍然销售该化妆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销售的化妆品,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牙膏纳入化妆品监管

  送审稿指出,“牙膏等口腔护理用品的主要使用目的是清洁和美化,符合化妆品的定义”,将口腔护理用品纳入化妆品范畴。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国产牙膏中很多将“中药制剂配方”作为自己的特色和卖点,此前,牙膏等产品也一直允许宣称“防龋”、“抑菌”等医疗术语。不过有的厂家却故意夸大牙膏功效,宣称牙膏能治疗牙齿疾病,那么此次牙膏纳入化妆品范畴后,今后这种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也将得到管制。

  不过送审稿也指出,考虑到牙膏等产品的特点,在对其功效宣称予以规范的同时,还应保留适度的灵活性。这将在后续的具体政策制定中予以体现。

  开网店卖化妆品应实名登记

  根据送审稿,对于网售化妆品,第三方平台和化妆品生产经营者也有明确的管理职责规定。用互联网交易第三方平台销售化妆品,生产经营者应实名登记。互联网化妆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化妆品生产经营者承担管理责任,发现其有违反本条例规定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相关管理部门;发现严重违法行为的,立即停止对其提供互联网交易平台服务。

  送审稿规定,互联网化妆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未按照条例规定,对入网化妆品生产经营者进行管理义务的,由其注册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美容美发店也被纳入监管

  值得注意的是,送审稿规定对美容美发店等也将加强管理,认为美容美发机构、宾馆等在经营服务中使用化妆品或者为消费者提供化妆品的,视为化妆品经营者。

  送审稿表示,以“可追溯”为重点加强经营管理。规定经营者的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妥善贮存运输等义务,保证监管链条完整和产品可追溯,对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提出具体要求,并将经营服务中使用化妆品或者为消费者提供化妆品的美容美发机构、宾馆等纳入经营者范畴进行管理,形成监管全覆盖。

  >>业界反应

  有助于遏制虚假美容宣传

  “以前由于政府职能分工的问题,美容美发店的化妆品监管比较缺失。”广东省日化商会秘书长余雪玲表示,主要还是这里的产品一般不会公开摆着销售,此次送审稿规定将对这一销售渠道全产业链监管是有积极意义的。

  “美容院里越是宣传高效的产品,存在危害的风险也就越大,消费者也越是需要警惕。”余雪玲表示,其实化妆品只不过是快速时尚的消费品,本身不应该有太多疗效。只要消费者对此有明确的判断是非的能力,市场需求少了,也就能降低整个环节的安全风险。

  公开验证材料不如公开原料

  有业内人士表示,送审稿要求对化妆品功效宣称负责是应该的,但是有关企业生产者要将相关的功效验证材料在指定网站公开值得商榷。

  “其实化妆品中宣称的某种功效往往是某一种原料起到效果”,该人士表示,假如供应商将一种原料提供给了1000家企业,1000家企业生产了上千种产品,这些几乎宣称同一种功效的产品都去公示资料,不仅是一种资源浪费,也会影响到企业的商业秘密。“对宣传功效的原料进行公示或许更具有可行性”。

标签:国内 责任编辑: 谢冬妹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