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洲新闻网7月1日讯 2014年3月19日,在秀洲区洪合镇洪合村村委会办公室内,57岁的应海水在《嘉兴市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上,一笔一划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成为洪合镇生前申请遗体捐献的第三人。
由于家庭困难,应海水年纪小小就早早地“当家”了。先是进入洪合镇一家砖瓦厂打工,随后又在一家外贸公司做过工,还曾在一家汽车维修厂里修过轮胎……大半辈子的时间里,应海水做过不少工作。
坎坷的经历却没能改变应海水乐观开朗的性格,而19年前一场大病更是在应海水的心里埋下了一颗捐赠遗体的种子。
如果应海水不说,谁都看不出这位精神矍铄、年届花甲的老人曾身患癌症。38岁那年,应海水被查出患有直肠癌,这场大病让应海水在家休息了13年,期间还接受了3年的化疗。应海水乐观的态度,最终使他战胜了疾病。7年前,大病初愈的应海水成为了洪合镇一名新居民协管员,主要负责洪合村的新居民工作。在工作中,应海水同样是用这样“带个头”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新居民协管员要负责的东西既多又杂,凡是与新居民相关的事情,应海水都一丝不苟地去做。应海水的忙碌和负责所带来的回报,就是洪合村7100多位新居民的信任,还有墙上一面鲜红的锦旗。
2013年12月3日,应海水夜间值班,23点40分左右看到有辆三轮电瓶车停在洪合村姜车港水泥路上。应海水看到后,他将自己车子停在路边,自己一个人守在三轮车边。等了半个小时后,他见三个人从西边过来,其中2个人携带2把刀。他们看到应海水,就说:“我们找三轮车。”应海水说:“找人不用带刀吧?”应海水说服了他们把刀给他,他马上把刀锁在自己车子后备箱里,然后问三轮电瓶车是不是偷的,他们不承认。应海水问:“发票有没有?”他们没有,那就是要到派出所查一下。于是,应海水一边通知派出所马上来人查看,一边稳住三人的情绪,请他们抽烟,向他们询问一些个人信息等。后来,派出所的民警过来后制服了三人,经查后其中二人拘留。应海水在见到疑犯的时候,没有想过自己的安危,他只想到了自己的职责,而这样的事迹他还有很多,他为洪合村的安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近期,洪合镇正在开展新居民百日大排查活动。由于村里大部分的新居民白天都在外工作,只有晚上能碰上面,因此“开夜车”对于应海水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常常到晚上八点半才能结束工作。每个礼拜,应海水都有两天的时间要夜间巡逻,往往凌晨三点半才结束巡逻工作,第二天应海水又早早地到岗。“我这么大年纪了,能干这份工作,我很开心,也很满足,忙也没关系。”应海水说道。
应海水不仅工作认真负责,对待家庭也非常有责任。他们一家6口人,他有空就接送妻子上下班。在家时,他和妻子一起帮助儿子和儿媳带2个小孙女。邻居有事,只要他知道了,他一定会去帮忙。他是洪合村6组的小组长,小组内的大小事情他都操心。“五水共治”开展时,他就多次上组内农户家中宣传,发动他们不要乱扔垃圾,积极参与到“清三河”行动中。
捐献遗体这个念头,应海水想了很多年。应海水癌症治愈后,如今他的身体“倍儿棒”,碰到特别高兴的时候,还会喝上一两口老酒。应海水想着,自己患上直肠癌又能治愈恢复得这么好,死后进行遗体捐献,说不定对这类疾病的研究有贡献。他老婆满中玲也很支持他,她认为“人死了就烧成灰,啥也没有,不如给医学研究做点贡献。”自己不仅挺支持老伴儿做这个决定,自己也想跟着一起报名。
2014年3月中旬,镇里的红十字会组织新居民协管员进行一些救护方面的培训,应海水抓住机会仔细询问了遗体捐献的流程,并表达了自己的意愿。3月19日,他在《嘉兴市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成为洪合镇生前申请遗体捐献的第三人。
捐献遗体,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需要很大勇气和决心才能做出的决定。尤其在农村,不少居民的观念还很传统。然而,应海水却表示,捐献遗体是件好事,自己作为党员要带个头,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