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洲名人
张天植书法作品
张天植,字次先,号蘧林、万寿子,新塍徐王庙后张家浜人,生卒不详。父张万寿,贡生出身,辅佐滦州时,捐俸禄、田产用于赈济灾荒,颇有声誉,著有《尚书心印》、《四书正宗》等。张天植自幼为应科考,苦习《四书》、八股文,13岁参加童生试成生员(秀才),顺治三年,作为举荐贤才,进京赴试。顺治六年(1649),张天植在己丑科会试中脱颖而出,参加殿试。殿试策问的题目是“关于解决满汉未合、地荒民逃的大计”,张天植的对策颇称旨意,殿赐一甲第三名进士,授内翰林院秘书院编修。
顺治七年(1650),张天植高中后恩准南回省亲。是年,正值家乡受灾,粮食歉收,张天植倡导捐助,赈济灾荒,使许多灾民得以保全性命。还朝后,张天植出为河南提学,被派往河南视察学政。他力挽颓废的士风,厘清积弊,使文人的面貌和学术风气发生根本改变。任职期间,张天植还提议剔除庸官,拔举有能力的官员,他的所作所为得到朝廷的赏识,被顺治帝召入内廷,赐给他蟒袍,并授任太常寺少卿。张天植在辖管通政使司时,顺治十三年(1656)闰五月端午节,顺治帝在龙舟上设宴,召张天植上龙舟赐宴,君臣融洽,同僚和家人都以他为荣。随后,张天植升任大理寺正卿。张天植刚上任,适逢有一重案,已经定罪,请大理寺核准。张天植览阅案宗后,竟欲给犯人一条生路,上报朝廷,得朝廷认同,保住了不少人的性命。之后张天植在定夺案件时,凡是有疑点的案件,他都网开一面,减释了很多人。由于政绩斐然,其后,张天植出任兵部右侍郎。
顺治十五年(1658)四月,北闱(即顺天府)科场案案发,张天植父子涉案其中。顺天府乡试行贿作弊,在明朝末年久已成风,至清朝后更是公开化了。这年,主考官李振邺、张我朴等公开接受给事中(官名,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并监察六部,纠弹官吏的官)陆贻吉、博士蔡元义、进士项绍芳的请托和贿赂,京官三品以上的子弟没有一个不录取的,但也有人花了银子没有考上。于是榜发后,议论纷纷,更有人告状喊冤。给事中任克溥上疏揭发,经调查属实,顺治帝大怒,拘押四十余人。顺治帝升殿审问,其他人都招供了,惟独张天植仍为自己辨护:“孤蹤殊遇,臣男已蒙荫,富贵自有,不必中式。况又能文,可以面试。”顺治帝赐张天植夹刑,侍卫欲夹其双足,顺治帝竖起一指,遂只夹一足。连续用刑,张天植坚决不承认,顺治帝念及张天植为官时用心、清廉,下谕收监,听候圣旨。北闱科场案结果,官员李振邺、张我朴、蔡元义、陆贻吉、项绍芳,举人田耜、邬作霖等七名涉案人掉了脑袋,家产没收,父母、妻、子、兄弟俱流放开原尚阳堡(今辽宁开原县东四十里)。张天植与张恂、乔郁、李苏霖、余赞周等人,本应处死,但顺治帝不忍心一时杀那么多人,从轻发落,各打四十大板后,流放尚阳堡。
张天植科考之前,他的诗文已相当著名,为当时的名士。张天植善长诗词,流放尚阳堡后,更有大量诗作问世。张天植传世诗作有两首,《岁暮途中即事》:“有云依北近,无雁寄南还。野阔孤烟直,村虚独树闲。才名消岁月,穷达半关山。从古英雄迹,浮沈行路间。”《望医无闾山》:“驱马遥看古岳前,疏林黯黯下寒烟。日衔双塔倾西向,雪拥群峰拱北悬。地发玉膏开汉土,天垂赤简纪尧年。名山阅尽兴亡事,铁马金戈落照边。”
经年以后,朝廷恩准张天植离开尚阳堡回归故里,回乡后他主要从事史书的编纂修订。虽然杜门洒扫,但只要看到地方上的时弊,张天植都会极力指出。而朝廷征询他的谕旨也长接踵而来,每每他都一刻不耽搁,立刻回复。张天植74岁高寿时去世,著有《北游草》《湖上偶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