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王江泾镇水质考核从合格到优秀的制度力量
□一泓秀水送下游
“原来这里的水特别浑浊,经过治理,水草和水葫芦没有了,现在是河水清澈,小鱼小虾都游来游去的。”王江泾镇古塘村的戚老伯在沈家浜边住了一辈子,他见证着沈家浜这条典型的垃圾河发生的变化。“记忆里的水很清,渴了就直接从河里捧点水喝,相信不久的将来就可以慢慢找回记忆里的河水了。”
沈家浜水质的神奇“变身”,是王江泾镇“五水共治”成果的缩影。一年半多来,王江泾镇实现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从合格到优秀的跨越,获评“治水美镇 浙江样本”50强、“工业治污美镇”及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先进集体。今年该镇实施“全域河长制”治水模式,通过“三张网”编织了覆盖全镇的治水体系。
河长责任网确保管理全覆盖
王江泾镇在已对重点河道实行“河长制”管理的基础上,将“河长”网络向全镇所有河道延伸,做到条条河道有河长。据悉,该镇在去年已摸底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全镇362条、312.2公里河道的长度、起止点、概况、水质、污染源、河容河貌等整体状况进行深入排查和评估分类。其中整体状况较好河道235条、198.4公里,一般河道112条、100.6公里,需重点整治河道15条、13.2公里。
针对排摸出的362条河道,王江泾镇逐一落实河长。其中,111条主要河道由镇班子领导担任河长,其余251条河道根据便巡查、便管理原则,分别由河道所在村(社区)的干部担任河长,实现全镇区域所有河道河长全覆盖。与此同时,根据河道普查分类的情况,王江泾分别制定治理措施,对15条、13.2公里黑臭河道进行重点整治,确保达到上级治理要求;对112条100.6公里一般河道进行巩固提升,在确保水质不反弹的基础上,通过精细化管理逐步提升;并重点打造18条、16.3公里样板河道,使之成为可复制、可推广、有特色的样本,带动面上河道整体提升。
全域监督网做到监管无死角
在河长负责的基础上,王江泾镇建立河道网格化管理监督网络,以实现问题发现早、信息传递快、处置效果好的目标。该镇以村(社区)为单位,落实属地监管责任,每个村(社区)划分3至5个河道监督网格,聘请老党员、老干部、老技术人员等“三老人员”担任网格长,每周巡查网格内每条河道不少于一次。一经发现问题,立即联系所在村及相应河长快速解决。
各村(社区)每条河道按照就地、就近、就便原则,分别聘请党员、村民小组长或有责任心的村民担任河道一线监管员,使之成为最早的问题发现者、最快的信息传递者、最严的河长监督者。一线监管员每天巡河至少一次,一经发现问题,立即向所在网格长及相应河长反映,并监督落实处置情况。
考核督查网实现管理常态化
治水以后的成果怎么保持,需要长效化和常态化的管理制度。为此,王江泾镇治水办经常性对全镇河道进行随机检查,并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全镇河道的整治与长效管理进行视察监督。镇纪检监察部门正风肃纪组定期对全镇河道进行检查,对河道整治与长效管理中存在履职不到位、不作为、慢作为等情形进行通报,必要时对相关河长进行责任追究。
督查过程中一经发现问题立即拍摄现场照片,督查结束后及时梳理发现的问题并附相关现场照片,以督查通报的形式书面统一下发各相应村、社区。同时,针对每项问题分别制作督办单,明确相应承办村、社区及责任人,督促落实整改。要求相关村、社区自收到督查通报、督办单之日起一周内完成整改,并将整改措施、完成时间、整改后现场照片等情况反馈至“五水共治”办公室,办公室予以确认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