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刚结束,大学招生宣传片纷纷出炉,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种制作精良的宣传片,试图让更多学生和家长看到各自大学之美。知情人透露,大学宣传片制播费用不菲,有的达百万元之巨。
这则新闻,媒体使用的标题是《宣传片大战让高校伤透脑筋》。确实挺伤脑筋的,就在前不久,复旦大学为庆祝110周年校庆发布的宣传片,被质疑抄袭日本东京大学。舆论压力下,复旦换上了新的宣传片,不料,新宣传片又被指抄袭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堂堂复旦连陷“抄袭漩涡”,宣传片到底为它宣传了什么?
或许在高校管理者看来,抢夺优质生源的招生大战越来越激烈,一部好的宣传片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召集者”角色。但要将宣传片制作得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且能激发学生的报考热情,绝非易事。走宏大叙事路线,全景展示学校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吧,学生会觉得说教味太重;走小清新路线吧,又难以达到宣传目的。如此,怎不让高校伤透脑筋?
而且,大学宣传片的制播费用不菲,这钱花得值不值?花这么大一笔钱,能收获什么实际效果?其中有没有中饱私囊问题?由此想到曾轰动全国的原铁道部“天价宣传片”,拍摄成本仅55万元,负责宣传片拍摄的一名处长吃回扣40万元。
大学之大,显然不在于宣传片大。清华大学原校长、著名教育家梅贻琦曾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套用这句名言,也可以说,大学者,非谓有宣传大片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宣传片拍得再好,传播量再高,收获的眼球效应也只是一时的。一部宣传片未必能成为一所大学的“招生令”,大学要招揽优质生源,要靠过硬的教育教学质量,要靠包容、创新的教育氛围,要靠“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大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