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嘉北街道金都社区,一家名为康乐金都的餐厅正式开业,这不是一家普通的餐厅,它是我市首家由社会组织运营的老年食堂。居家养老,老年人吃饭是个大问题,由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服务,开办老年食堂,这是很了不起的第一步。然而,“首家”和“首家成功”是两个概念,这“首家由社会组织运营的老年食堂”能否成为“首家由社会组织成功运营的老年食堂”,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这公益的服务能否具有市场的思维。
从本质上来说,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公共产品,是一项公益事业,具有很强的社会福利性质,不过,居家养老服务涉及方方面面,如果完全由政府来负担,既是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效率的提高,由不同的社会主体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的居家养老服务,能够更好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需要,可以说,鼓励社会组织的参与是今后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社会组织参与公益服务,如何既讲公益又讲效益,这个度很难把握。只讲效益不讲公益,就偏离了初衷;只讲公益不讲效益,结果可能是难以为继,公益也做不起来。
用市场思维去做好公益服务也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可以看到,首家由社会组织运营的老年食堂,已在尝试运用市场思维来做,开业前3天,让老人免费试吃,菜品上相当丰富,一餐有20多个菜品,等等。尽管如此,经营者还是担心,物美价廉需要一定的就餐人流量支撑,否则难以长期办下去。其实,这一担心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思维去化解,这需要对市场需求、服务对象有更精准的了解,区域内大概有多少服务对象,服务对象有些什么样的特征,如何针对不同特征、不同需求的老人提供不同的服务,这样顺应市场去做,一定会赢得市场。
用市场思维去做好公益服务,还需要政府层面的支持,这种支持可采取市场化思维去做,例如,在对社会组织给予补贴时,是否可以摒弃撒胡椒面的做法,对社会组织所服务的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根据市场满意度高低分层补贴。此外,还可以通过市场调节的手段,对社会组织在税收、房租等方面给予减免。
市场经济条件下,纯市场化的餐厅倘若没有市场化的思维,都会被淘汰,具有公益属性的“首家由社会组织运营的老年食堂”要想成功,必须得有更高明的市场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