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清明,位于王江泾镇的莲泗荡风景区又迎来了一年中的旅游旺季。“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会组团过来旅游,看看风景,祈祈福。”3月25日下午,正在排队买门票的吴先生告诉记者,这次一共来了60多人,都是从江苏吴江专门过来的。
“上个星期天就接待了1万多人,卖了9000多张门票,游客人数估计还会增加。”莲泗荡风景区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忠说,去年景区光门票收入就有近650万元,“经过几年开发,景区已经形成了旺季更旺、淡季不淡的新常态”。
从一个景点到一条景观带
景区承载力不断提升
“原来就是一个刘王庙,后来造了桥,修了路,现在从头走到尾都要很久。”当地村民王德明看着莲泗荡从一个景点蝶变成一个景区,而他也从织布户变成了一家沿街店面的小老板,“现在来玩的年轻人多起来了,生意更加好了,只要抓住节庆和周末,一年的收入就不会差。”
“新建1公里长的莲泗荡大道、400米亲水平台、96间沿街店铺、生态停车场、演艺广场……”张文忠指着游览全景图演示着莲泗荡景区的变化,“现在刘王殿、刘承忠纪念馆、刘公塔、江南水乡渔俗文化博物馆、望湖楼公园、圆通殿等单体景点已经连成了一条景观带,游览、购物、餐饮等功能兼具。”
硬件条件的升级,提升着莲泗荡景区的游客承载能力。“景区已经跻身国家3A级景区,去年一共接待了21.5万人次的游客,吃的、住的、玩的都有了,游客自然也留得住了。”张文忠说。
从望湖楼到鱼俗博物馆
旅游资源不断丰富
渔民们的嫁娶有哪些风俗?过去使用的渔具是什么样子的?莲泗荡网船会是怎么形成的?千百年来太湖流域的渔业是怎么发展的?……走进江南水乡渔俗文化博物馆犹如置身渔业文明进步的历史长廊。
为做好水、船、鱼的文章,莲泗荡风景区开发有限公司将位于刘王庙公园内的望湖楼改建成了江南水乡首个渔俗文化博物馆,收藏、记录了几百件有关千百年来太湖流域渔业发展情况、渔民生活习俗、渔民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历史资料等,形象、直观地展示了特色民俗文化。
从望湖楼到渔俗博物馆,只是莲泗荡风景区开发有限公司不断深挖旅游资源的一个缩影。通过丰富、再现各种民俗活动,每年三次的庙会已经成为江、浙、沪一代的水上盛会;围绕刘承忠灭蝗灾的历史故事,兴建纪念馆,已经成为研究古代虫灾史的“活化石”;围绕莲泗荡碧波水景,修建刘公塔,成为游客一览江南水景的绝佳之处……
“网船会是莲泗荡独有的旅游资源,而周边丰富的湿地又成为景区一笔宝贵的旅游资源。”据张文忠介绍,下一步莲泗荡风景区将继续提升扩建,力争打造成国家AAAAA级风景区,并对莲泗路沿线及相关湿地资源进行综合开发,打造特色观光休闲体验式现代农业经济,同时对一里古街、长虹桥及周边进行综合建设,开发运河旅游。
【记者手记】旅游经济是体验经济。如果说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吃、住、行等配套给人的是外在体验,那么隐含于此的特色民俗文化则给人心灵上的内在体验。如何依托资源禀赋,内外兼修地丰富各个层次的体验?莲泗荡风景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