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嘉兴路径
2015年3月17日 13:41 来源: 嘉兴日报

  去年12月底,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的市级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千呼万唤始出来”。试运行近3个月来,该平台已为市本级农民提供咨询服务130余人次,答复政策、种养技术160余条,发布农产品买卖信息、气象预报、农情信息等80余条。

  “南湖菱的种子从哪里购买?”“水产品质量安全能否实现可追溯?”“建议加大农药包装袋的回收力度。”……在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12316服务窗口,市农经局窗口工作人员李玉华每天将搜集到的五花八门的咨询、求助和建议一一记录并转交给服务团队,待专家解答、问题解决后再通过电话回访反馈给咨询或求助者。“我们提供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咨询服务,农作物种植、水产养殖、畜禽养殖、苗木栽培等方面技术咨询和求助服务,还有农产品供求信息咨询和求助服务。一些问题可以当场解答,还有些问题一般在1至2个工作日内就能交办解决。”李玉华告诉记者。

  在“马上办”折射为民服务新常态的当下,嘉兴市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所支撑起的为农服务新机制,无疑释放出我市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正能量”。 -记者吕 玲漫画张利昌

  跨越基层社会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陈小忠是桐乡市石门镇一名责任农技员,每当农事季节,他总扮演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联络员角色。“一方面将省、市农业生产统一部署和要求传达给农民;另一方面面向农民,及时帮忙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陈小忠告诉记者,像他这样的基层农技人员,在石门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共有20多名,每个人至少联系一个村、一个合作社、一个基地以及10户种植养殖户,为石门镇现代农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据了解,作为桐乡市的农业大镇,石门镇不断建立和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成功创建了首批“省级示范性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并根据“3+X”服务要求,采用“1+3”的组建模式,设立石门镇公共服务中心以及猕猴桃产业服务基地、粮油产业服务基地和杭白菊产业基地。在现有“三位一体”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的基础上,优化机构设置和资源配置,为农民群众提供包括土地流转、农村金融、农业保险、农资供应、农业生产服务等综合服务,实现农业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和有效补充。

  近年来,在建立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位一体”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基础上,我市不断拓展“3+X”服务功能,全面建立功能多元、场所固定、设施配套、人员精干、服务优质、运行规范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构建了乡镇有服务机构、村有服务站点、推广有示范户的公共服务网。与此同时,建立完善“1+N”服务模式,全市共建设“1+N”农技服务基地137个,实现农业基层公共服务的全覆盖,有效解决了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

  如今,社会化服务的内涵正向着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金融保险等方面不断拓展,逐步延伸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

  去年,平湖在嘉兴市率先试点政策性蘑菇及蘑菇大棚保险,为全市的菇农撑起了一把“保护伞”。根据该试点工作实施办法,凡蘑菇种植面积在3万平方尺以上且具有一定种菇经验和管理能力的菇农均可参加保险。种植面积未达到3万平方尺的种植户,可以通过专业合作组织或以村、镇(街道)为单位以统保方式参加保险。据了解,根据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目前全市已开展18个品种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以增强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

  此外,平湖市还在全省首创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服务机制,由政府、集体、业主三方共同组成的风险保障金,切实保障农村土地流转主体利益。

  “市级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将为全市各类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政策咨询、产业发展、农业技术、市场行情、农资供应、土地流转、志愿服务、农产品展销推介等社会化服务,实现一站式管理、一站式发布、一站式对接。”市农经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还将通过完善专家坐席预告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回访制等工作制度,不断规范服务行为,维护服务组织和农户的合法权益。截至目前,通过对用户的回访统计,服务满意率达100%。

  多元服务主体对接“小农”与大市场

  所谓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为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的体系。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在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过程中,公益性服务平台建设是基础,进而发展壮大合作型服务平台、培育多元化市场型服务平台,从而构建起比较系统的“三大服务平台”。

  作为全省唯一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地级试点市,嘉兴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起步早、发展快,目前已初见成效:以平湖市12316为农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国家和省有关部门肯定,市、县两级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实现互联互通;全市培育带动力较强的合作社909家,带动农户占总农户数的61.5%;全市农业龙头企业500多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239家,带动农户约32万户……政府部门已从传统意义上的服务提供主导者,逐渐向服务网络构建者的角色转变。

  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完善,必然要有一个覆盖全程、形式多样、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来支撑。随着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条件日趋成熟,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对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早在2010年,平湖市新埭镇就联合镇农机水利公司、农业担保公司和全镇9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共同出资1000万元组建了平湖新联实业有限公司,全面推进强村计划,巩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土地流转等方面的统一服务功能,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支持村集体开展农业生产性服务,或者牵头组建生产性服务组织开展服务。在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后,公司又组建了新联粮油、新联生猪、新埭农资、新联劳务、新联苗木五大专业合作社,入股农民社员552人,搭建起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抱团发展的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模式,全面推广以机耕、机插秧、机收为核心的劳动力替代型服务,加快发展代育秧、植保统防统治、机烘、初加工及包装等技术替代型服务,基本实现新埭农业社会化服务全覆盖,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发展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据了解,我市围绕区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市场、农产品经纪人等各类市场化服务组织,以利益连接和产业配套为纽带,建立“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利益连接机制,把分散农户纳入产业化链条,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基础、各类服务组织为骨干的市场化服务网络。

  经营性组织与农民之间的良性互动,撬动了“小农业”对接大市场的支点。在殷家漾村,自2005年形成产业以来,全村一半农户都种蜜梨。为保证2000多亩蜜梨丰产丰收,该村依托殷家漾蜜梨合作社进行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不仅解决了果农销售难题,还进一步打响了“殷家漾”蜜梨品牌。“我们现在销售蜜梨的渠道很多,抱团发展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提供了强有力保障。”该村党总支书记施玉祥告诉记者,如今,该村漾漾红果业专业合作社又种植了50亩火龙果,引来周边不少农户跃跃欲试。

  “新型农民”激活为农服务内生动力

  今年63岁的黎金根俨然成了众多生猪退养户身边的“土专家”。“去年我一共举办了5场藏红花种植培训班、2场马铃薯种植培训班,辐射周边农户200多人次!”黎金根告诉记者,再过几天,他将尝试养殖10亩盱眙龙虾,帮助生猪退养户继续寻找转产转业的好行当。

  2013年,黎金根拆掉了外甥家的600多平方米猪棚,将其中一部分改造成了花房,别出心裁地种植了10多亩藏红花。一年试验下来,经济效益还不错。“一季藏红花加一季水稻,实现了‘万元钱千斤粮’。”黎金根笑着说。

  试验成功后,黎金根特地创办了南湖区益民西红花专业合作社,发动周边的生猪退养户一起种植藏红花。“种子不用愁,我会给农民提供;技术也不用愁,我去建德的藏红花基地学习后再教给农民;销路更不用愁,如果形势不好,我保证以每公斤2万元的最低保护价收购他们的产品。”黎金根告诉记者,去年,共有10多名生猪退养户加入了合作社,种植面积扩大到63亩。“今年我还带动农户种植马铃薯、大球盖菇,不仅效益不错,还能消耗不少稻草秸秆呢!”

  近年来,在市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的扶持下,黎金根的种植业搞得风生水起。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他不忘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和周边农户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开拓了经营性组织的发展空间,激活了农民的内生动力。

  为实现为农服务“全方位”,我市将通过基层组织引导、自愿申请、公开招募等方式,构建农技专家服务、志愿者服务、社会化服务等三类服务团队,其中农技专家服务团队由农业政策、粮油、农机、畜牧兽医、海洋渔业等7个专业服务组构成,志愿者服务团队由农村实用人才组成,社会化服务团队由具备一定能力和条件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人员组成。

  记者从市农经部门了解到,目前,全市已有专家型中、高级农艺师、畜牧师400多名,乡镇农技推广员1212名,村级兼职农技员3236名。近3年来,全市12316服务热线已接待来电来访20885人次,解决各类问题20800多件。组织农业专家及党员志愿者专家下乡现场指导4210人次,党员志愿者下乡服务17455人次。今年,我市还将陆续开展12316为农服务系列活动、保护母亲河活动、“1+X”组团帮扶活动、农村环境整治月和农机专项服务活动等众多党员志愿者服务。

  “谁说农民不能建社会组织?我就要建嘉兴第一个专业做水生动物病害防治社会组织!”两年前,“草根”技术员毛海庆通过市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的帮助,促成惠民水生动物病害防治中心正式挂牌,踏上了全新的公益征程。

标签:农业 责任编辑: 林越琪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