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日益加速的新形势下,近年来秀洲区外贸经受住后金融危机影响、发达市场回暖趋缓等贸易环境的复杂变化,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优服务、促发展”四大重点,着力在拓展市场、优化结构、提质增效、改善环境上下功夫,外贸进出口总量及增速一直保持全市前列,有效推动了全区对外贸易在经济“新常态”下持续健康发展。
总值持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
这几年,秀洲区对外贸易取得了较快发展,从2002-2013年的外贸统计数据显示,进出口总值从2002年的1.2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23.28亿美元,年均增长40.89%。
全区对外贸易发展环境持续完善。通过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助力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外贸出口。近年来,积极开展“保订单拓市场”专项行动,通过增加企业“两创”(创建品牌、创新发展)展位,打开品牌市场,同时为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加强外贸政策的宣传力度和广度,积极为外贸企业争取国家、省、市商务部门的各项扶持资金,同时加快推进出口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推动出口名牌创建工作,目前共有省级出口名牌3个,市级出口名牌7个。
贸易结构不断优化。纺织服装、机电产品成为出口最大类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成为推动外贸发展新的增长点。2013年,纺织服装、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区的比重分别为29.90%%、27.67%和10.81%。服务外包离岸业务总量位全市首位,计算机、软件和信息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贸易的快速增长,有效提高了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延伸了参与国际分工的价值链。
市场份额稳步提升。目前,全区出口前10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2013年其出口实绩达11.9亿美元,占全区出口总额的63.90%,同比增长27.68%。尤其是对美国市场出口6亿美元,占全部出口31.73%,同比增长高达34.18%。在新兴市场中,东盟和拉美市场增势喜人,出口分别1.18亿美元和1.15亿美元,占全部出口6.31%和6.18%,同比增长15.53%和34.63%。全区企业贸易伙伴由最初的74个发展到目前的162多个,多元化市场格局不断完善。
形势依然严峻面临多重挑战
外部需求存在不确定性。随着全球经济贸易复苏步伐加快,国际市场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总体呈回升之势,但风险依然较多。当前新兴大国普遍经济增长乏力、进口需求疲弱。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积极推进“再工业化”,在保持高端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传统制造业的竞争力。秀洲外贸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竞争力明显削弱,而设计、研发、品牌、营销等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外贸有效订单不足问题日渐突出,对外贸易形势不容乐观。
出口竞争力面临多重挑战。目前我国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仍处于持续上涨期,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不断削弱。受成本上涨影响,近年来秀洲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订单和产能向周边国家转移趋势明显。201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扩大,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收汇周期长的大型成套设备出口都带来了负面影响。目前秀洲外贸规模扩张仍主要依赖于出口生产企业,加工贸易依然担当贸易主体,高端产业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所占比重有限,难以对出口高速增长起到主要支撑作用。
贸易摩擦形势依然严峻。在全球经济低速增长情况下,一些国家为了维护本国产业的市场份额,实行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不仅发达国家层层设置贸易壁垒,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频频出台新的贸易限制措施。从秀洲区产业来看,光伏产业、卫浴洁具产业、食药品产业成了遭遇国外贸易救济调查的“重灾区”,从趋势来看,发达国家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口设限的势头有增无减,新兴经济体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摩擦时有发生。因此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贸易摩擦已经成为影响我区出口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
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
对策与建议
全面实施对外贸易国际化战略,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在保持外贸总量增长的同时,着力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外贸的自主发展能力,不断拓宽外贸的领域,创新经营方式,扶持壮大外贸企业,实现外贸发展高质量、优结构、好效益、可持续。
加快对外贸易与工业产业的联动。重点推动附加值高并符合秀洲产业发展方向的产品出口,以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促进外贸出口向集约型、效益型转变。大力支持计算机系统设备、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新型电子元件和光电子器件等以电子信息产品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推动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数控机床、专用设备、生物医药和环保等潜力产业出口,不断培育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着力推动纺织服装的产品档次,引导有实力企业参与中高档次、中高价位竞争,拓展传统大宗出口商品新的发展空间。
加快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的联动。加快科技兴贸各项措施的落实,调动出口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抓住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和资金、设备、技术国际化流动的有利时机,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前沿技术,引导和鼓励企业在引进技术基础上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制定和完善出口品牌培育政策,促进企业建立自主出口品牌。加强企业服务与管理,实施大集团战略。在工业、服务业领域分别优选出重点企业,在技改、科研开发、创立品牌等方面重点扶持,形成一批以核心技术为主导、知名品牌推广和跨境销售网络支撑的重点出口企业。
加快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联动。扩大服务贸易规模,改善服务贸易结构,鼓励重点领域服务贸易出口,实现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互促互补发展。依托省、市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重点集聚发展软件信息技术、商贸物流、中介服务等产业,扶持有实力的企业到国外建立研发中心和营销网络。以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为突破口,积极扩大财务分析、研究开发、软件设计、办公支持等高附加值的服务出口。加快引进为制造业服务的金融、商务、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加快形成服务出口新的增长点。
加快扩大进口与贸易救济的联动。整合资源培育本土进口公共服务平台,为块状经济发展提供进口便利服务,扩大进口规模。推动“机器换人”工作,充分发挥进口贴息对先进技术、关键设备进口的促进作用。指导帮助企业做好关键设备进口贴息资金的申报,力争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率达到100%。积极参与重大贸易救济案件的对外谈判和交涉。抓好大案要案应诉工作,支持企业积极应对反倾销、反补贴等“两反两保”调查,维护企业利益和产业安全。加强进出口预警监测和防控,做好贸易摩擦的事前预防。
加快优势产业与境外投资的联动。全面深化“走出去”战略,以境外投资推动贸易发展。鼓励和支持纺织、服装、家电等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开展生产型、实业型投资。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拓展研发、销售和服务业等新的领域。鼓励企业到有关国家和地区投资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以跨国并购、股权置换和战略联盟等新形式更高层次的参与国际合作,获取境外营销渠道、知名品牌和管理经验。持续优化“走出去”的服务和促进体系,推动对外贸易经营模式由传统的进口与出口业务模式向“引进来”、“走出去”、网络贸易等综合经营方式转变。
加快政策扶持与新兴业态的联动。设立外贸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外贸企业发展。研究完善现有外贸发展扶持政策,建立进出口“赶超发展”激励机制。强化全区进出口前50强企业及对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子商务等外贸新业态企业建立台账服务制度,指定专人跟踪帮扶,采取挂点联系、上门服务、现场办公和“一企一策”等方式,进一步做好重点企业服务工作。认真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尤其是小微型企业税费政策、简并增值税征收率政策、“贷免扶补”等政策。加快信保支持,加强专业培训,针对各类外贸经营主体,特别是新获权企业及小微企业免费提供市场开拓等外贸业务培训,帮助企业掌握进出口、通关、检验检疫、信保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