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新常态成为当下中国的新词、热词、高频词。处处听到新常态,人人争说新常态。它被视为理解中国走向的一把钥匙。就嘉兴而言,我们如何准确理解新常态,对现实问题和未来挑战保持清醒认识?又如何把握新常态,以从容把握现实机遇、自信把握未来发展?更如何引领新常态,创新经济发展方式,在新一轮战略机遇期赢得先机?
今年嘉兴市“两会”前夕,上述三个设问已成为代表、委员及各界热议的话题。昨天,本报联合嘉兴在线推出的“两会聚焦”在线访谈正式启动,我们特别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相关企业负责人做客嘉兴在线嘉宾访谈室,畅谈新常态下嘉兴经济转型发展话题。
新常态新在哪
“从工业领域来讲,我理解的新常态主要表现在四个‘新’。”卓卫明认为,应该是新速度、新结构、新动力、新方式。
新速度,就是由高速增长走向中高速增长。嘉兴工业增加值在“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速为14.4%,进入“十二五”后已趋向中高速,2011至2013年平均增速为9.4%,2014年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1328.3亿元,同比增长7.7%。从工业发展速度看,嘉兴在全省乃至全国较早进入了新常态阶段。但这并不是说新常态下工业增速就持续回落,要防止工业经济滑出可承受的底线而诱发经济危机,稳增长仍是工业新常态下必须着力抓好的重要任务,保持工业平稳增速(7%以上)也是必须的。
新结构,就是由偏低端向中高端开始优化,比如嘉兴工业产业结构过去以纺织服装等轻工业为主,“低小散”特征明显,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我市已成为全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典型。2014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均以2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新常态下,调结构仍是嘉兴工业必须着力推进的重要工作。
新动力,就是经济发展动力要从原来以要素投入和出口拉动转向创新驱动。近年嘉兴工业投资增速、工业投资效率均明显下降,与之相对应的是创新要素对工业增长的驱动作用大幅提升,这几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全员劳动生产率、新产品产值率等都显著提高,这说明创新驱动成为新常态下工业增长的根本动力和方向。
新方式,就是经济发展方式从外延扩张向高效集约发展。嘉兴土地资源紧张,水环境压力大,这几年雾霾天也成为新的难题。资源环境约束迫使我市必须更加注重高效集约发展。我市实践证明,只有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的工业,才是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
新挑战新机遇 进入新常态,对嘉兴来说意味着挑战还是机遇?
作为嘉兴老字号真真老老掌门人,邵建国对新常态下的“经济气候”有着切身感受。“我觉得它既是压力,也是机遇。”邵建国说,压力方面,因为整个经济大环境还是比较疲软,企业会感受到比较大的压力,也出现了盲目跟风、生产过剩、恶性竞争等现象,由此加速了新一轮的优胜劣汰洗牌运动。与此同时,企业运营成本、人力成本、财务成本都在不断提升,一些企业缺少对经济下行环境的战略评估、风险评估,出现了很大的风险和压力。但邵建国同时认为,这对企业来说也是机遇,它倒逼企业必须“以质取胜”,把品质做好、把信誉做好。“比如粽子企业,过去端午节销售占到全年销售量的50%至60%,但在如今规范三公消费、提倡节俭过节的作风新常态下,企业产品开发也要适应新常态,不要一味关注团购,而要开发普通消费者喜爱的常态产品,这才是企业长期生存之道。”
在朱有根看来,经济新常态的挑战在于,经济发展速度回调后,投资者的收益率会变小,那么投资热情就会相应减弱,一些不确定的风险就会显现出来。比如说楼市下行的预期使房地产企业购买土地的愿望减弱,进而地方财政短期内会受到影响,地方债务就会出现。经济下行的压力使过去的一些问题会暴露出来,如何应对将是我们面临的现实挑战。
“经济新常态对我市工业来说无疑是个巨大挑战。”卓卫明认为,比如我们的创新能力还不够,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还不够快,产能过剩问题会更加突出等,但同时,“机遇大于挑战。”工业新常态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结构调整机遇,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变化和增长速度的回落,可以倒逼更多的低端产业、低端产品和落后产能退出市场,从而为信息经济等新兴产业腾出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财税、金融、价格等改革深入推进,释放出巨大的改革创新红利,将使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就看我们能不能把握机遇、抓住机遇。
新思路新作为 两会聚焦
适应新常态,嘉兴当如何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大家一致认为,嘉兴从政府到企业主体,都应当有新思路、新作为。
朱有根长期关注嘉兴地方经济发展,他认为,近几年嘉兴政企双方在转型升级方面都可圈可点。比如嘉兴积极发展培育新增长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发展空间等,此外,政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也做了很多工作,“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GDP,追求有效率、有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但是他认为,新常态对政府提出了很多新课题,比如保持充分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扩大社会消费、化解金融风险、激发投资者信心、鼓励科技创新等,下一步任务更加艰巨。为此,政府就要在克服这些挑战上下功夫。比如在科技创新上一定要下手早。深化科技改革要有步骤、系统地推进,建设与我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符合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现代科学技术体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作为工业经济主管部门负责人,卓卫明对“政府当如何作为”有着深入、系统的思考。他认为,嘉兴工业较早面临要素、人才、资源禀赋等瓶颈,嘉兴从“十一五”提出新型工业化道路,“十二五”提出工业强市,一直都在谋划工业加快转型发展。特别是2012年以来,嘉兴在全省率先实施工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大力实施“四换三名”,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所以这几年嘉兴工业发展始终走在全省前列。接下去,政府主要要做好三大块工作,一是根据中央提出的新常态引导企业,简单来说就是新常态下企业应该做些什么,政府要告诉企业;二是要利用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推进嘉兴适应这种新常态;三是政府要大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发展氛围。在工业领域,嘉兴要积极培养新的增长点,比如根据嘉兴实际,大力培育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等“十大产业链”;要增强新动力,实施“机器换人”扩面升级,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大力实施“三名”工程;要打造新结构,进一步坚持完善绩效评价,强化倒逼机制促进结构优化,腾退偏低端,进一步提升嘉兴工业质量效益,形成竞争优势;还要激发新活力,通过深化制度改革激发区域发展活力,优化企业服务,号召和动员各级党委政府来为企业的转型发展服务。
在政府大力营造的创新创业、转型升级大环境中,嘉兴企业应对新常态显得更具信心。邵建国认为,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应对新常态的关键词是“创新”。比如真真老老近几年开发新品“方便粽”,赢得市场认可。而从2012年起投入6000多万元自主研发的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在全国是首创,一天的蒸煮量可以达到100万只,只需要8个工人,比传统工艺节省了40多个人,同时产品质量更稳定、食品安全更有保障,工人劳动强度也大大下降。“创新”使真真老老老字号焕发出新活力。下一步,真真老老还将投建二期工程,开发相关米制品以延伸产业链,加强品牌宣传推广,同时在创新商业模式、引进战略投资、试水资本市场方面进一步探索。“我希望,政府在明确产业导向、出台经济政策、金融创新等方面,更大力度支持企业转型升级。”